斬首路線,斬殺李建成李元吉之後對父皇李淵和長安的控製等等,全部都做得天衣無縫。
還特地在發動前暗中和李靖等中立派官員串聯,取得了這些人的默認。
和玄武門之變相比,這個甘露之變簡直就是過家家的水平。
當然,這些宦官也蠢,差一點就中計。
但更蠢的是李昂君臣,連如此之蠢的宦官都搞不定!
金幕中,視頻繼續播放著。
【甘露之變後,大唐的朝政權力徹底被宦官所掌握。】
【由於朝廷中樞李訓、韓約等人被大規模地清洗,另外兩股一度被排斥到地方上的文官集團開始逐步回歸中樞。】
金幕中出現了兩個人。
【牛僧孺,前大唐平章政事,現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李德裕,檢校尚書左仆射、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蘇常杭潤觀察等使,出鎮浙西。】
【牛僧孺為寒門士子,代表著通過大唐科舉出身的新興士人。】
【李德裕則出自五姓七望中的趙郡李氏,是隋唐時期頂級門閥的代表人物。】
【兩人各自代表著寒門和高門,並因此產生諸多不同的政治理念,史稱“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的開啟,要追溯到唐憲宗時期。
時年二十五歲的寒門士子牛僧孺心懷壯誌參加科舉,在策論中針砭時弊,極得主考官欣賞,欲取其為進士。
但李德裕的父親,時任大唐宰相李吉甫為了打壓寒門士子讓更多的門閥子弟入選,竟直接將牛僧孺判了一個“妄議朝政,斥退”。
然而牛僧孺之名已經徹底傳開,等李吉甫死後,牛僧孺立刻就被啟用為監察禦史。
隨後牛僧孺又結識了李宗閔,兩人招攬了一批誌同道合出身寒門的科舉官員,“牛黨”自此誕生。
另外一邊,作為五姓七望門閥聯盟盟主的李吉甫死後,這個盟主的位置經過一番波折傳到了其子李德裕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牛李黨爭”自此成型,雙方之間開始相互彈劾、纏鬥。
皇帝李昂對這種黨爭極為不滿,在繼位之後就先後把牛、李兩黨的重要人物全部都貶謫去了地方。
這恰好也讓牛李兩黨極為幸運地躲過了甘露之變後仇士良宦官集團的報複和屠殺。
由於屠殺過多,仇士良不得不從地方上抽調官員入朝填補空缺。
但這位宦官也擔心牛、李兩位黨首威望過重,一旦入朝後說不定又要再來第二次甘露之變。
故而牛、李二人依舊還在地方上任職。
出於“寒門更容易掌控”的想法,仇士良更多地提拔了地方上的牛黨寒門官員。
另外一位牛黨首領李宗閔因此被調入長安出任平章政事,成為宰相的一員。
同年,仇士良以皇帝李昂的名義發布聖旨,讓李宗閔負責主持進士科考試。
畫麵中,諸多卷子正在不斷送到李宗閔的麵前。
大唐科舉和後世科舉有很大不同,最明顯的地方就在於——試卷不糊名。
考生的身份對主考官而言一目了然。
所以大唐的科舉有一種風氣,考生會在科舉幾個月前就帶著自己的文章來到長安,然後去找那些朝廷中的官員或者門閥大族們投遞文章。
若文章被賞識,這些考生一般會和高官、門閥的女子們訂立婚約,獲得對方的全力支持。
然後,準老丈人們就會發動人脈,開始全力運作了。
除了牛僧孺那種驚才絕豔,實在沒辦法讓主考官違背良心黜落的天才之外,牛黨的絕大部分寒門士子,都是通過這種方式成為進士的。
李宗閔甚至都沒有去細看卷子中的內容,大部分掃了一眼姓名,隨後就用朱筆批注。
“錄進士科。”
“落榜。”
“斥退。”
隨著一張張卷子被快速拿走,一張新的卷子出現在了李宗閔麵前。
這位大唐宰相依舊是習慣性地掃了一眼上麵認真謄寫的名字。
【山東冤句人,黃巢。】
喜歡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請大家收藏:()盤點曆朝敗家子,嬴政老朱氣瘋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