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知道血脈認同的國家是無法成長的。
從炎帝、黃帝時代開始,華夏就在不斷地吸收周圍部落加入。
周武王分封八百諸侯,齊國薑太公教化東夷,晉國晉文公吞並山戎,秦國秦穆公獨霸西戎,楚國楚莊王威震南蠻。
秦始皇南征百越,諸葛亮七擒孟獲。
大明改土歸流,大清滿蒙一體。
這一個個事件,代表著華夏文明的範圍不斷擴張,不斷地同化著一個又一個民族。
無論多少個民族,都是華夏文明大家庭的一員。
這就是“天下大同”。
這種概念超脫了民族,甚至超脫了國家,讓華夏文明成為人類曆史上最高的山,最長的河!
耶律德光不懂這一點。
他以為打敗了後晉,有了十幾萬遼國大軍壓陣,自己就能輕而易舉地坐穩皇位。
但他並不知道,華夏的後裔們並非草原上那些看到強者就臣服的牧民。
一個沒有正統,沒有道義,沒有政治製度,沒有文明禮儀的皇帝,是不可能在中原坐穩腳跟的!
【太原,太原王府。】
劉知遠聽著部下們的彙報,臉上逐漸露出笑容。
“果然和我想的一樣,耶律德光那家夥根本不可能占據中原。”
“各位,機會來了!”
幾天後,劉知遠在群臣的簇擁下,於太原城內正式稱帝。
作為一個擁有足夠政治智慧的人,劉知遠並未選擇繼承沙陀人的後唐,或者是石敬瑭的後晉。
他將國號定為——漢!
為什麼是漢?
因為胡人夷狄皇帝耶律德光正在中原肆虐!
“漢”這個國號,將會讓所有漢人下意識地聚集在劉知遠的身邊,為了驅逐遼人而奮戰!
【劉知遠建立的這個政權,史稱“後漢”。】
【後漢政權的建立,立刻讓中原、河北各地反抗遼國統治的行動進入了新的高潮。】
開封皇宮之中,耶律德光接到了各地傳來的急報。
“陛下,澶州反賊王瓊攻入州城,耶律郎五大人被叛軍圍困,請求支援!”
“陛下,宋州被叛軍攻破,博州、密州也被攻破!”
“陛下,關中那些晉國降將們都起兵造反了。”
“陛下,相州梁暉也起兵造反了!”
耶律德光想要維持遼國對後晉舊地的統治,那就必須要派出契丹官員、將軍分彆駐紮各地。
這樣的駐紮,必然會侵犯原先後晉那些節度使、刺史們的利益。
這些節度使、刺史們原先害怕被耶律德光大軍武力打擊,暫時選擇觀望。
在劉知遠這麼一位強悍的帶頭大哥出現後,節度使、刺史們不再猶豫,紛紛起兵反抗遼國。
這些節度使、刺史們的反抗,徹底斷絕了耶律德光心中的最後希望。
對此刻的遼國來說,整個中原都是敵人。
耶律德光晚上睡在開封城的皇宮中,都害怕半夜會被漢人兵馬突然殺進來弄死!
這樣的情況,還如何能維持統治呢?
無奈之下,耶律德光隻能召集群臣。
“大遼的根基畢竟是在北方,中原並非朕久居之地。”
“朕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先還駕幽州,再做定論!”
說是“還駕”,實則逃跑。
【在轟轟烈烈的反遼大起義風暴中,耶律德光再也堅持不住,不得不狼狽逃離開封城,回歸北方契丹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