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人性是不可能改變的,看看晚點金幕會不會解釋,朕才不信石守信這些人是因為兄弟義氣和忠誠就放棄兵權。】
所謂的“義社兄弟”,和之前五代皇帝們的養子也沒區彆。
李嗣源、李從珂不都是養子篡位?
養子能篡位,義兄弟當然也能。
大隋世界中,太子楊勇道:
“父皇,或許是石守信等人迫於趙匡胤的當麵威逼,不得不退讓呢?”
隋文帝笑了笑,搖頭道:
“當麵自然是可以假裝退讓的,但隻要離開皇宮就可以發動政變了。”
“石守信等人並沒有這麼做,這就說明他們心中很清楚,自己是整不過趙匡胤的。”
“這才是真正值得探究的地方。”
大宋世界中,太子趙德芳也不由心生疑惑,詢問道:
“父皇,石叔叔他們當年究竟是怎麼想的呢?”
趙匡胤嗬嗬一笑,拿起麵前茶杯。
這一刻,他夢回當年“杯酒釋兵權”的宴會。
“其實呀,答案很簡單。”
“他們就是打不過朕了!”
答案還要從五代之初講起。
後梁太祖朱溫,本身就是以強藩節度使的身份起家滅掉大唐的。
對節度使做大,朱溫是特彆提防,不斷打壓。
朱溫之後,朱友珪繼續打壓節度使,導致朱友貞造反上位。
朱友貞作為一個節度使造反上位,自然也怕彆的節度使這麼乾。
所以他一樣瘋狂地打壓地方節度使。
後唐的李嗣源,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等等,都是臣子節度使造反上位。
和朱友貞一樣,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後代身上,這些皇帝不管性格、才能、學識如何,他們打壓節度使加強中央集權的做法始終保持一致。
與此同時,一代代造反成功的皇帝將自己麾下原本的邊軍精銳編入中央軍中。
這些邊軍本就是當世最強的兵馬,才能造反成功。
他們進入中央禁軍編製後,自然也就不斷地加強了中央禁軍的戰鬥力。
此消彼長,到了後周郭威、柴榮時期,地方上的節度使力量已經完全無法和中央朝廷禁軍抗衡了。
所以後周的滅亡不再是地方節度使篡位,而是來自控製了朝廷禁軍的中樞大將趙匡胤造反。
所以後周兩大地方節度使李重進、李筠的造反才會迅速被鎮壓,不像之前五代那麼多先輩一樣能成功。
地方上的軍隊,天高皇帝遠,朝廷想要控製他們,往往事倍功半。
但禁軍可就在京師周圍,天子腳下。
皇帝統領的朝廷想要滲透和控製禁軍,那就比滲透控製地方軍要簡單太多了。
升官、晉爵、發財、後勤……多的是手段!
趙匡胤說到這裡嘴巴也有點發乾,將已經涼透的茶水喝完,潤了潤喉嚨,笑道:
“你以為是朕一個人的功勞?不是的。”
“是從朱溫以來,一代代的皇帝們孜孜不倦地努力。”
“朕嘛,正好是站在了巨人們的肩膀上,隻要輕輕這麼一推,早就已經衰弱無比、腐朽不堪的節度使製度就被朕搞定了,哈哈。”
說到最後,趙匡胤也忍不住笑出了聲。
一旁的樞密使楊業認真聽到這裡,卻搖頭道:
“陛下的話,臣不敢苟同。”
“地方上的節度使是不能造反了,但中央禁軍的將領們還能造反呀。”
“若非陛下雄才大略,設立三衙,又以樞密院、兵部作為製衡,禁軍的兵變將會取代節度使兵變成為下一個曆史的循環。”
“歸根結底,還是陛下您出色的才能終結了這一切,讓大宋避免了和五代一樣的悲劇,也讓華夏進入了新的大一統王朝時代!”
趙德芳身體一震,猛然想起了一句話。
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看曆史的大勢,但也要看個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