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街十七號!
購回老房的過程相當順利,順利到讓趙母覺得,肯定又是正一神在暗中幫助自己。
趙自傑家所處的位置屬於市北區,這片區域的屬性很固定,就是作為居民區來使用的。
不同於沿海地帶的風景區,也不同於方寸間附近的中高端商業區,更不同於市立醫院附近,充滿人文情懷的舊城區,按濱海城的地理來講,市北區能算是‘內陸地區’了。
趙自傑家所在的那棟居民樓,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產物。
那時的房屋追求的是實用性,不講究美觀,這種房屋的內部環境,用一個字形容就是‘擠’,很擠,因為空間狹小而導致的擁擠。
臨出門前,趙母先給當初幫她賣房的中介打了個電話,把自己的回購意向告訴了對方。
沒想到的是,中介聽完後十分開心的告訴趙母,當初買她房子的人,眼下也正想出手那套房子。
趙母問其原因,中介說,買房那人當初是聽說了一些謠言,以為那片區域馬上就要拆遷,想順勢賺一筆,所以才會以那種價格買下那套房子。
但最近剛得到確定消息,那片區域短期內不會拆遷。
這種房子不拆遷的話,根本沒啥商業價值,甚至隨著其他地區的拆遷,還有可能貶值,所以買房那人就想把這房子儘快賣出去。
兩情相悅一拍即合的事,處理起來自然很順暢。
不到一天時間,這棟本就屬於趙自傑家的房子,便物歸原主了。
而且賣家報的價錢也相當公道,隻是在當初買房價格的基礎上加了三萬塊而已。
不到傍晚,趙自傑母子就站在了自己家門外。
讓趙母眼圈泛紅的,除了壓根沒換過的,自己拿了幾十年的那把家門鑰匙外,還有臨彆時,那位把這房子在手裡過了一遍,最終又還給趙家母子的炒房大哥說的一段話。
因為他買房的本意,是想等拆遷時賺拆遷款,他即不住,也懶得出租,所以,這房子自從他買到手後就沒動過,裡麵的一切都沒動過。
換言之,除了有可能多了一些灰塵外,這房子在趙母的記憶裡是什麼樣子,此刻就還是什麼樣子。
當初趙母賣房時,為了儘可能多賣錢,對中介說的是‘打包出售’,也就是連帶家裡那些舊家具電器一起賣。
反正自己往後就在醫院裡跟兒子一起住了,也不可能隨身帶個衣櫃或者洗衣機,還不如乾脆全賣了,多賣一毛是一毛。
所以除了一本記錄著趙自傑從小到大每年成長變化的相冊外,當初離開這家時,趙母幾乎什麼都沒帶走。
趙母有些緊張,緊張到有些手抖,手抖到拿不穩鑰匙。
趙自傑輕輕從母親手裡接過鑰匙,代替她打開了這扇塵封一年半的家門。
和買房大哥說的一樣,除了一層灰外,門後真的什麼都沒變。
趙自傑帶著母親邁步進家,剛走沒兩步,母親就開始不停擦拭著苦儘甘來的眼淚。
“媽,我去買點清潔工具,咱娘倆來個大掃除吧?”
不忍看著母親一直沉浸在哀傷之中,趙自傑提了個建議。
趙母一陣點頭,想陪兒子一起去,卻被趙自傑拒絕了。
母親剛才隻是在掉眼淚,始終沒哭出聲,趙自傑知道,這種情況下,該給母親留點單獨空間,讓她可以肆無忌憚的發泄一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