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君以生殺予奪之權,授予將帥,萬事小心行事。”
對於武院中流傳出來的書籍,
沈子材也曾有幸拜讀,對於其中一些辦法方略以及謀人謀事都十分讚同。
沈子材前半生都居住在琅琊王氏,千年以來的兵法兵書,他都有所涉獵,
但除了那些極為隱秘的家學之外,其餘兵書大多誇誇而談,沒有什麼真材實料。
不似武院中流傳出來的兵書那般讓他看得真切。
沈子材覺得能與這兵書相比的隻有幾位國公的家學,
聽說這些兵書就是靖安侯根據皇宮大內的兵法加之自己的理解編撰而成。
想到這兒,沈子材眼中流露出一絲佩服。
他是聰明人自然能夠看到以後的種種事情,
僅僅憑借這部兵書,他就可以斷定靖安侯一定青史留名。
日後的兵家謀略,定然擺脫不了靖安侯三字。
雖說如今他還比不上曆史中赫赫有名的殺神,軍神,武穆,兵仙..甚至與大乾的開國六公都遠遠不如。
但沈子材相信,靖安侯的成就絕對不止於此。
僅僅憑借這將兵書廣為流傳的寬廣胸襟,就足以讓他見到靖安侯之野心。
他緩緩搖了搖頭,心中無聲自語:
“隻可惜...你我乃是對手,不能把酒言歡,共探兵家大事。”
想到這兒,沈子材眼中流露出了一絲惋惜,
即便二人是敵人,但也並不妨礙他的敬佩之情。
就在這時,雄渾的聲音自身旁響起,讓沈子材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便儘數斂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說話之人乃是當朝衛國公,秦覲文。
他如今掌管江南衛所,這十萬衛所兵中大半都是江南衛所之人,他雖為主將,
但根基上尚淺還需要為國公加以輔佐,如此才算得上穩妥。
“沈將軍,再有半個時辰就要到郯城了,我等軍卒不隱蔽身形,休整片刻嗎?”
郯城乃是梁國的最外圍城池,地方不大,比之大乾的小縣城還要小一些。
並且在先前的探查中已經表明,這郯城完全不設防備,
四周的城牆猶如擺設,隻有大約五丈高。
按照他們先前製定的方略,隻需要組裝簡易的工程器械,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進入郯城。
但眼前這沈子材絲毫沒有下令停止休整的意思,反而讓軍卒繼續前行。
這讓秦覲文有些捉摸不透,所以他才開口問道。
沈子材深吸了一口氣,雖然心裡有些不耐煩,但還是耐著性子解釋,
因為身旁馬蹄聲接連響起,所以他沒有壓製自己的聲音,反而提升了一些:
“小小郯城不足為懼,如今軍卒,氣勢正盛是其最佳,不適宜停留休整,
而應一鼓作氣,一舉拿下郯城,方才穩妥。”
聽到這話後,秦覲文眉頭微皺,但還是慢慢點了點頭。
他的祖父衛國公也是當世名將,在留下的家學中也曾記載過士氣的重要。
軍卒打仗講究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若是第一波沒有趁著士氣正盛攻打下陣地,那接下來會愈發難打。
“那便借沈將軍吉言,一舉奪下郯城。”
喜歡武神伐仙請大家收藏:()武神伐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