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餘人...死了三千餘人,每兩個百人隊就有一人死亡...太多了。”
看著上麵的一個個文字,林青心情沉重,剛剛熱烈的情緒也漸漸低沉。
這些軍卒...都是為大乾而死,也是因他而死。
若是沒有他的方略謀劃,這三千餘人...足夠西軍死上許多年。
如今僅僅不到一月,便儘數殞命,而且還不是死在戰場之上..
想到這兒,林青在心中默默歎了口氣,心情沉重無以複加,臉上也寫滿了複雜。
短短的一行小字,道儘了西軍北上以來的艱辛。
在京城時,林青與平西侯商討具體方略時曾有過推測,
這一路上難免有所傷亡,若是將其控製在五百人之下,就算是大獲成功。
但如今...足足翻了六倍,這一切的原因都要歸結於路途中兩次偏移方向,
即便有向導與堪輿圖,這都是必不可免的,早在月餘前便已料到。
他們沒有料到的是,工部所提供的軍械晚了那麼多日,以至於西軍星夜趕路。
那些軍卒,都是生生跑死的。
這一幕仿佛就發生在林青眼前,他熟讀史書,知道此舉非強軍不能為。
通常出現在立國將領的軍伍之中,就如大乾立國初期,
初代鎮國公率鎮國軍北上,步騎結合,千裡奔襲草原,其中跑死軍卒就足足四百!
但如今的西軍,三千。
即使如今聲名大噪的林青也不得不感慨,
這些世襲罔替勳貴之底蘊無法想象,難以揣度。
即便如今大乾衰弱,也能找到如此忠心耿耿的軍卒。
西軍,強軍也。
雖然心中複雜難明,但對於接下來的戰事,林青不知不覺中生出了幾分信心。
有如此西軍,配合靖安軍輔助,此舉定然功成!
身為西北本土軍伍的靖安軍,在林青的設想中,完全以做輔助。
真正做殲敵的軍伍是西軍。
一來是靖安軍太少,且全部為騎兵,無法進行大兵團絞殺。
隻有兩軍相結合,依靠西軍的步卒才有希望。
二來.....西軍蒙遭大難,不管是西南的流言蜚語還是即將戰死的軍卒,都會讓西軍損失慘重。
作為謀劃者,林青理當相讓,將此戰最大一功拱手相讓。
這也能使得日後平西侯府在麵對朝堂攻訐時更加從容。
甚至,林星已經在心中暗暗做下決定,
不管在曲州之外的戰事順利與否,他都要出手幫忙解西軍之圍。
知恩圖報,方為乾人。
早在他收到消息的那一天起,他就猜測,
西南之事不可能是西軍做的,重騎也不可能是西軍所有。
如今西軍真的來北鄉城了,那便更不可能了。
“侯爺?”前方的賀老三見林青怔怔出神,不禁俯下身側頭看來,還發出了一聲詢問。
這一幕讓鐘信的臉色頓時發黑...
統軍將領思緒之時,你怎可出聲打擾,糙漢。
不過賀老三這一聲也喚回了林青的思緒,看向賀老三笑了笑,隨即將視線挪回信件。
“其西南之事,吾已得聞之矣,當時大驚。
吾嘗非複思舊路,而吾思慮再三,
知皇帝重望及大乾興衰榮辱,本侯始北,不曾回。
大勝者仗,於今之大乾大重。
既靖安侯有信,則侯亦願一試。
然其後當得吾二人共臨此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