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過去,天氣愈發冷了,
九邊廝殺還在繼續,草原王庭已丟下了數萬條性命,但依舊沒有撤軍的意思,
無數精銳騎兵下馬攻城,同時還有不少蠻人在九邊周圍劫掠,
這是每年他們都要做的事,
不死上足夠多的人,他們是不會撤軍的。
乾境之內,拓跋部精銳儘數覆滅的消息如同那投入湖中的巨石,掀起驚濤駭浪後趨於平靜,
隻不過波瀾不止。
西軍重新出現在大乾百姓眼中,連帶著平西侯種應安,世子種鄂也被百姓熟知。
百姓們到此時才驚奇地發現,煌煌大乾之中竟然還有這樣一支能征善戰的軍伍,
不論是在西南平叛土司禍亂,還是如今北上草原,剿滅拓跋部,
都讓百姓們感受到了埋沒已久的天朝威壓。
值得一提的是,九邊捷報連連,
湧現出了很多值得一提的年輕小將,雖然都不是大勝,但也足夠振奮人心。
尤其是獨孤忍與孫冕,二人稱得上驚才絕豔。
恍惚間,原本搖搖欲墜的大乾似乎好了起來,
百姓們覺得大乾就該如此,九邊的兵不行,那還有西南的兵,
九邊的將領不行,京城還有武院,
大乾何其大,綿延數萬裡,總能找到一支能征善戰的軍伍,
他們也終於能夠鬆一口氣,不會再將戰勝的唯一希望寄托於靖安侯,
以往他是唯一,但如今大乾人才濟濟,將星湧現,
人們似乎不願再提起這位罵聲滔天的侯爺。
而且...邊軍之事朝野震動,不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對此諱莫如深。
民間自有流言蜚語傳出,在那戰場上發現了靖安軍的製式甲胄,還有數萬匹戰馬踩踏過的痕跡,
西北之地,擁有戰馬最多的便是拓跋部與靖安軍,
而那時拓跋部正在被西軍圍殺,似乎邊軍之事隻能是靖安軍所為。
加之如今靖安軍不知所蹤,很難不讓人聯想靖安軍叛逃之事,
甚至在江南之地還有狂士放出話來,
“西軍雖然剿滅拓跋部,但死傷慘重,數萬名精銳就這麼丟在了草原啊,
他們是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兒子,現在...隻是一團枯骨!
若是邊軍早早抵達,大乾的好兒郎也能少死一些。”
在江南之地掀起了軒然大波,此話之深意昭然若揭,其中意思就連小兒都能讀懂,
於是,靖安軍與靖安侯人人喊打,
不少百姓齊聚於府衙,懇請府衙的諸位大人上書朝廷,誅其九族!
當然,大乾的聰明人同樣不少,西北之勢太過怪異,
二十萬西軍就這麼突兀地出現在西北,若是沒有靖安軍配合,他們如何能做到瞞天過海?
所食所用又從哪裡來。
他們也曾發出聲音,
但人微言輕,罵聲滔滔之下,這些聰明人也隻能裝作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時間,整個大乾彌漫著一股怪異的氛圍,
一邊是將星湧現,捷報連連,
另一邊是九邊百姓沐浴戰火,西北搖搖欲墜,生靈塗炭。
陽光與陰雲同時籠罩大乾,使得皇帝的婚事都不那麼矚目。
這些日子來,雖然戰事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