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漢皇帝坐在禦案之後,臉色陰沉似水,沉默不語,心中一陣後怕,同時不免生出一陣悲涼。
若不是這二人提醒,他可能還想不到這一可能。
京畿之地以北便是彭州,那裡是大乾重要的糧倉,
也是極為重要的產糧地,隻因那裡地勢平坦,
每到秋日,與那些多山林的州府不同,
彭州一望無際,遍地金黃,幾乎看不到一座高山。
而這,若是有赤林城為依托,那便是天賜之地,大乾根基所在。
可若赤林城丟了,那這彭州,便是京畿之地的厄難!
尋常斥候千裡加急,日夜不停,一晝夜便可趕來京城,
就算騎兵慢一些,疾行之下,付出一些代價,三日也足夠了!
想到這,光漢皇帝明懷瑾頓時感覺頭顱一陣劇痛,
那左賢王他也知曉,手段了得,壓蓋其餘王者。
宮慎之與王無修能想到的,他定然也能想到!
一時間,光漢皇帝眼神空洞,怔怔地看著身前禦案上的奏疏,
昨日他還在考慮給西軍與林青如何封賞,加上大婚一事足夠讓百姓過個好年。
如今,不到一日,局勢急轉直下,就連京畿之地也不安全。
他這個皇帝還能做多久都猶未可知。
一股深深的無力襲來,
他殫精竭慮,日夜不停,為何這大乾總是出亂子!!
明明草原大部已經六去其一,局勢逆轉指日可待,隻等林青繼續攻伐,
但...如今九邊也去其一,那綿延在大乾邊境的九邊防線,頓時如同虛設。
局勢甚至比以往要更壞。
光漢皇帝忽然感覺一陣疲憊,胸口發悶,
他聲音輕緩,帶著無可奈何:
“那便如兩位大人所言,傳旨命他們三人入京吧。”
事情定了一件,但後續的處理遠遠不止於此,
禮部尚書澹台長和是一年過六旬的老者,身體乾瘦,胡子花白,緋袍穿在身上如同仙神,自帶一股貴氣。
他神情嚴肅,猶豫許久還是高聲開口:
“臣有一事要奏請陛下,還請陛下恩準。”
不愧為禮部尚書,到了此時還恪守規矩。
“講吧。”光漢皇帝似乎不屑於隱藏,就這麼將身體靠在椅上,隨意將疲態暴露,
這在以往,根本不可能,
一側的黃俊頓感悲涼,將頭緩緩低下。
禮部尚書澹台長和深吸一口氣,似乎做了莫大決定,沉聲說道:
“國之大體,在戎在祀,但更在陛下,老臣不懂兵事,但知國之根本在於陛下,在於太子。
如今九邊之圍短時間內無法解除,京畿之地恐麵臨大軍壓境之困境。”
“不如....”
澹台長和語調拉長,頓了頓,眼中露出決然,朗聲開口:
“不如南下揚州之地,以躲冬日之寒冷,待到明年春日,陛下再行回歸京畿之地。”
此話一出,禦書房內頓時落針可聞!
大乾立國三百年,自文皇帝設京城為行在,還從未有過南逃的皇帝。
煌煌大乾,天子守國門,豈是浪得虛名?
而如今,澹台長和卻勸諫天子南下,其中深意,讓人不得不遐想連篇。
六部之中吏部最重,禮部最貴,若不是王無修一直把持內閣,澹台長和早已入閣,
但他遲遲未入閣的原因眾人皆知,
他乃王黨之人,入閣成為輔臣,有王無修在,
他的權勢非但不會增強,反而會被壓製到極點。
而禮部尚書的位置也會空出,若是被旁人奪了,反倒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