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又過了三日,來到了五月十日,
此乃欽天監定下的黃道吉日,也是大祭的日子。
這些日子,南方的幾個行省依舊如以往那般,沒有絲毫要下雨的意思。
連帶著京城的天氣都炎熱乾燥,沒有一絲要下雨的跡象。
今日,原本忙碌的京城似乎突兀地安穩下來,
百姓們早早地開始打掃街巷,
用清水灑地,以潔淨之姿迎接大的祭祀。
大祭的地點選定在京城南郊的天壇,那是一座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祭天聖地。
天壇的建築皆采用圓形布局,以象征天圓地方之說,
白色的大理石台階與欄杆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聖潔的光芒。
卯時初,禮部尚書魏蘭台身著莊重的祭服,頭戴冕旒,
率領著一眾禮部官員和身著素服的樂師、舞者浩浩蕩蕩地從京城出發,向著天壇前行。
隊伍前列,是八名身著皂衣的衛士抬著的巨大祭牲,
那是一頭經過精心挑選的純色公牛,
牛角上纏著紅綢,象征著對上天的虔誠敬意。
其後,跟著捧著各類祭器的執事,
有古樸的青銅鼎,鼎中盛著新鮮采摘的五穀雜糧,
有雕琢精美的玉盤,盤中擺放著時令水果,
還有盛滿美酒的陶樽,酒液在陽光的折射下波光粼粼。
巳時初刻,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從紫禁城出發,向著南郊的天壇緩緩前行。
隊伍前列,是身著華麗金色鎧甲的禦林軍,
他們身姿挺拔,步伐整齊劃一,
手中長槍在陽光映照下閃耀著冷峻光芒,威風凜凜地為隊伍開道。
其後,是身著朱紅色朝服的官員們,文官們頭戴烏紗帽,手持笏板,神情肅穆!
武官們身披袍,腰佩寶劍,氣宇軒昂。
隊伍中央,一頂明黃色的禦輦格外引人注目。
光漢皇帝端坐其中,身著繡有金龍的黑色祭服,頭戴十二旒冕冠,麵容冷峻而莊重。
禦輦四周,簇擁著近身侍奉的太監和宮女。
他們小心翼翼,神色謹慎,手中捧著皇帝祭祀所需的各類器物。
一路行來,不知多少人暗暗觀察光漢皇帝周身,
卻始終沒有發現大太監黃俊的身影,不由得心神凜然!
心中疑惑萬分,黃俊去哪了?
....
辰時三刻,隊伍抵達天壇。
皇帝率先步下禦輦,在禮部尚書魏蘭台及一眾官員的陪同下,緩緩走向祭壇。
此時,祭壇之上香煙繚繞,檀香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光漢皇帝站定在祭壇的最高處,麵朝南方,那是傳說中上天所在的方向。
緊接著便是繁瑣複雜的儀式!
古老編鐘發出清脆悠揚的聲響,石磬的聲音沉穩而厚重,絲竹管弦之聲交織。
舞者們身著素色長袍,手持羽扇,翩然起舞。
在祭壇之下,前來觀禮的百姓們早已跪地叩首,他們雙手合十,額頭緊貼地麵,口中喃喃祈禱。
整個天壇周圍,彌漫著一股凝重、虔誠而又略帶悲壯的氣息。
時間一點點流逝,臨到正午,禮部尚書魏蘭台才恭敬地遞上祭文,
光漢皇帝雙手接過,展開祭文,深吸了一口氣,以雄渾威嚴的聲音宣讀:
“維大乾光漢四年五月十日,朕以眇眇之身,率臣民敬拜於昊天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