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嶽從武彥哲府上出來後,
便馬不停蹄地趕往那些推動接皇帝進京的大人府邸。
一路上,他眉頭緊鎖,
心中思索著該如何將武彥哲的意思準確傳達,
又不至於讓這些大人心生不滿。
如今的京城,可謂是走在鋼絲繩上,一點點波動就會引起大亂。
到了第一家大人府上,海嶽被下人引進書房。
那大人早已等候多時,見海嶽進來,急忙起身相迎,急切地問道:
“海大人,武大人那邊怎麼說?”
海嶽拱了拱手,說道:
“大人莫急,武大人對此事也是極為重視。
隻是局勢複雜,武大人覺得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外麵紇骨部虎視眈眈,武安軍與靖安軍正在全力剿滅,
等紇骨部被剿滅之後,
再接新皇帝進京主持大局,方為上策。”
那大人聽後,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
“海大人所言也有道理,隻是若不儘快有個說法,怕會生出更多亂子。”
海嶽連忙說道:
“大人放心,武大人也深知局勢緊迫。
而且,本官決定在雜報上刊登消息,告知城中百姓,
紇骨部剿滅之後便會接新皇帝進京,
讓百姓們不必驚慌,如此一來,也能穩定民心。”
那大人點了點頭,說道:
“海大人此計甚好,那便依海大人所言,
隻是此事還需海大人多費心,儘快將消息在雜報上刊登出來。”
海嶽應道:“放心,本官這就去辦。”
從這家大人府上出來後,
海嶽又接連拜訪了其他幾位大人,將同樣的話傳達了一遍。
這些大人大多也認可了海嶽的建議,
同意等紇骨部剿滅之後再推進接皇帝進京之事。
海嶽不敢耽擱,立刻回到集市,這裡依舊如往常那般熱鬨,
回到衙門,他吩咐吏員們將此事刊登在雜報上,以安定民心,
吏員們動作極快,不過半個時辰就已經將文書寫了出來,
這得益於如今雜報中,儘是一些進京趕考的讀書人,學識淵博...
他們精心構思,將此事寫得條理清晰、振奮人心。
稿件寫好後,又經過反複校對,確保無誤後,便立刻安排拓印。
當天下午,雜報便在京城大街小巷流傳開來,
百姓們從集市中獲得,而後爭相傳閱。
當看到雜報上刊登的“等紇骨部剿滅就可以接新皇帝進京主持大局,城中百姓不必驚慌”的消息時,原本惶恐不安的心頓時安定下來。
一位老漢拿著雜報,激動地說道:
“太好了,終於有盼頭了,
隻要陛下進京,京城就有主心骨了,咱們的日子也能好過些。”
旁邊一位年輕人也附和道:
“是啊,這段時間京城亂糟糟的,大家都提心吊膽,終於能安心些了。”
隨著雜報的廣泛傳播,京城局勢逐漸安穩下來。
原本蠢蠢欲動的一些勢力,見百姓們情緒穩定,也不敢輕易有所動作,
街頭巷尾的議論聲也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期待。
而在武安軍營中,韓玉甲得知京城局勢因雜報上的消息而安穩下來後,心中也稍感欣慰。
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對武彥哲的調查,反而更加謹慎。
他深知,隻有徹底查清糧草之事,
才能確保武安軍的後續,也才能更好地應對紇骨部。
副將前來彙報調查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