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看著爭論不休的眾人,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
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
目光在淮南王身上停留片刻,然後緩緩說道:
“諸位,莫要再爭了,選君之事,需從長計議,
淮南王殿下,不知您對此有何看法?”
淮南王向前邁出一步,對著林青和眾人微微躬身,聲音沉穩而溫和:
“靖國公,諸位大人,本王本無意卷入這皇位之爭,
但如今大乾風雨飄搖,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本王身為宗室子弟,自當挺身而出,為大乾儘一份力。
若本王有幸登基,定當廣納賢才,虛心納諫,以民生為本,推行新政,力求讓大乾重新煥發生機。”
淮南王的一番話,讓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眾人看著他堅定眼神和從容氣度,眼神多了幾分不善,
又要開新政?
一位禦史站了出來,目光犀利地看著淮南王:
“殿下,推行新政談何容易?
先帝嘔心瀝血,曆經挫折,也不過取得了小小成果,
如今局勢更加艱難,
朝堂之上黨爭不斷,地方勢力盤根錯節,想要施行新政,萬萬沒有可能。”
淮南王微微一笑,神色從容道:
“大人所言有理,但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艱難險阻。
本王相信,隻要秉持公正之心,以大乾利益為重,定能贏得大多數人的支持,
對於那些阻礙新政的勢力,本王絕不會姑息遷就,定會依法嚴懲。”
韓玉甲聽後,不再猶豫,大聲說道:
“淮南王殿下有此決心魄力,實乃大乾之幸,
末將願為大乾新政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海嶽也點頭說道:
“淮南王殿下心懷天下,有遠見卓識,
下官也願全力輔佐殿下,共同為大乾的未來而努力。”
在韓玉甲和海嶽的帶動下,一部分官員紛紛表示支持淮南王。
但仍有部分人猶豫不決,眉頭緊皺,
他們算是看明白了,今日這就是鴻門宴啊。
沒有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林青轉身看向眾人,心中有了計較。
“諸位,選君之事非同小可,
不如這樣,淮南王殿下暫理朝政,行監國之能,
若他能在這段時間內展現出治國之才,穩定朝局,推行新政,
我們便擁立他為帝,如何?”
眾人對這等折中之法心思各異。
那些本就支持淮南王的官員,眼中滿是欣喜,
這是淮南王邁向皇位的關鍵一步,
隻要淮南王在監國期間表現出色,甚至不要出什麼差錯,
登基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那些原本持反對態度的人,則滿臉狐疑,
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在這段監國時期給淮南王使絆子,
讓他無法順利推行新政,從而打消眾人擁立他為帝的念頭。
還有一部分猶豫不決的官員,此刻也陷入了沉思,
他們既希望淮南王真有治國之才,能帶領大乾走出困境,
又擔心他讓大乾陷入更深的危機。
尤其是其身後的靖安軍與武安軍,軍權旁落,曆朝曆代可都沒有什麼好結果。
至於淮南王,則激動不已,狠狠地攥緊手掌!
他知道,這是關鍵一步。
曆任太子想要登基,都要監國總理朝政,以學習治國之法,
如今自己雖非太子,卻能獲得這樣的機會,無疑是上天賜予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