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衙門內,燭火搖曳,將眾人的身影拉得修長。
寬敞的大堂中,擺放著一張巨大長案,
案上堆滿了各種文書、禮器圖譜以及關於登基大典流程的詳細規劃。
淮南王端坐在主位上,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焦慮、期待的複雜神情。
林青、武彥哲、海嶽、陳文軒等一眾大臣分列兩側,
或站或坐,皆是一臉嚴肅,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商議一直持續到深夜,一眾大人才陸續離開,
到最後...屋中隻剩下了淮南王與武彥哲,
二人坐在椅子上,顯然疲憊到了極點。
最後,淮南王率先打破沉默,聲音低沉:
“如今登基大典雖籌備有序,但本王心中始終有一塊大石難以落下。”
他的目光掃向武彥哲,
“武大人,那靖安軍雖為大乾精銳,
可如今卻如同一把懸在本王頭頂的利刃,讓本王寢食難安呐。”
武彥哲神色平靜,微微欠身,不緊不慢地說道:
“王爺,靖安軍自組建以來,隻為守護大乾江山、庇護百姓安寧而戰。
無論何時,初心都不會改變。
王爺登基之後,若能心懷天下,施行仁政,
靖安軍自會全力輔佐,成為王爺穩固江山的堅實後盾。”
淮南王嘴角微微抽搐,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強忍著心中的憤懣說道:
“武大人所言固然有理,可軍權乃國家重器,
若不能牢牢掌控在本王手中,本王這皇帝當得又豈能安心?”
“王爺,登基大典在即,當以大局為重。
靖安軍之事,可待登基之後再從長計議,
當下最要緊的是確保登基大典順利進行,
讓天下人知曉王爺已正式君臨天下,如此方能穩定朝局,凝聚人心。”
淮南王微微點頭,卻依舊難掩心中的憂慮:
“武大人,你與本王接觸頗多,
也知曉本王心中所想,也不用賣關子,你覺得事情能成嗎?”
武彥哲神色沉穩,思索片刻後說道:
“王爺,靖安軍實力雄厚,威名遠揚,在軍中乃至民間都有著極高威望。
而這等威望與靖國公一並存在,
若強行奪取兵權,恐怕會引發不必要的動蕩,
甚至可能激起靖安軍的反抗,屆時局勢將難以收拾。”
淮南王臉色一沉,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來,怒目圓睜道:
“難道本王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兵權旁落,無法掌控這大乾軍隊不成?”
他的聲音在寂靜的大堂中回蕩,震得燭火都微微晃動。
武彥哲連忙上前,輕聲勸說道:
“王爺息怒,且聽下官說完。
雖不能強行奪取兵權,
但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逐漸拉近與靖安軍的關係。
再者,還有西軍、武安軍,東南還有水師,
這天下軍隊何其多,王爺何固於靖安軍?”
淮南王聽了武彥哲的話,臉上怒色漸漸消散,
但眉頭依舊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
“雖有一定道理,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本王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掌控,而非這種虛與委蛇的拉攏
,而且靖安軍是當世強軍,絕對不能錯過!”
武彥哲微微一笑,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