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的話,現在天都黑了,哪裡有留女眷在宮中過夜的。
無論有沒有發生了什麼,過了一晚上再出去,對於兩邊兩說都是麵子問題。
卓文君最終還是離開了未央宮,並非是嚴詞拒絕又或者是王霄突然變卦。而是因為皇後陳嬌,突然殺了過來。
真的殺過來,那副直接推門而入,怒氣衝衝的模樣讓卓文君都被嚇到了。
陳嬌雖然非常生氣,可畢竟是之前被竇太後與王霄輪番教育過。
這次她並沒有一上來就是喊打喊殺的,而是咬牙切齒的瞪著卓文君“這不是司馬相如的夫人嗎,聽說司馬相如去江都國做國相了,你怎麼沒跟著一起去!”
語句是疑問句,但是語氣卻是質問句。
華夏語言博大精深,同樣一句話能有許多種不同的意思。
卓文君被刺的麵色慘然,可她又不敢反駁皇後,隻能是低下頭行禮。
那邊王霄眯起了眼睛,微笑著對卓文君說“你先回去,等有空衛滿再繼續談文學。”
卓文君行禮之後,急匆匆的低著頭離去。
等她出去之後,陳嬌重重的哼了一聲,這才走到王霄身邊說“你究竟在想什麼呢,她都多大年紀了,你什麼時候變的喜歡”
“吃晚飯了沒。”
王霄打斷她的話,起身向著寢宮走去“吃過的話,就跟我來。”
回到寢宮,王霄首先就是去找之前被收起來的鞭子。
x教沒做好,還得繼續。
陳嬌的性格,真心不適合做皇後,掐酸吃醋,缺乏對天子的尊重。
最重要的是,身為皇後,卻沒有能夠給予支持的外戚力量。
漢朝的太後權利極大,尤其是西漢的太後,甚至有著能夠廢立皇帝的權勢。這都是當年呂後遺留下來的後遺症。
而她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權勢,其根源就在於手握大權的外戚集團。
漢朝的外戚,基本上都能手握兵權,很多人都做過將軍。
像是呂祿,呂產,薄昭,竇嬰,衛青,霍去病,霍光,王莽等等等等。
外戚手中有兵權,太後和皇後們自然底氣十足。
他們對於皇權與朝權都有著巨大的乾擾力量,甚至王莽把漢朝都給滅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後世朝代裡對外戚的看管極嚴,幾乎沒有參與軍政事務的可能。
陳嬌的外戚是什麼人?
收錢辦事的館陶公主,窩窩囊囊的堂邑侯陳午,xx民女還和兄弟廝殺爭奪家產的陳須和陳蟜兄弟倆。
這樣的外戚,你讓王霄怎麼用他們?
讓館陶公主掌管朝政,誰給錢多誰上位?
讓陳午做勳貴之首,帶著勳貴們變成鵪鶉?
讓陳須和陳蟜兄弟做將軍,帶著大軍去xx?
再對比一下衛子夫那邊的衛青和霍去病,王霄沒有彆的選擇。
他既然做了大漢的天子,那就要為大漢負責。
想要徹底解除匈奴所帶來的威脅,就得用衛青和霍去病。
陳嬌皇後再次接受了王霄的教育,具體過程無需描述,總之第二天陳皇後又沒能起來。
而且據小道消息說,皇後宮裡的人,還去太醫令那兒取了些金創藥。
遙遠的匈奴王庭那邊,經過激烈討論之後,軍臣單於最終拍板決定,將自己的女兒安慕居次改漢名為和月公主,嫁與大漢天子。
在大漢人看來,用女人和親換取和平,是一件很沒有麵子的事情。
可匈奴人卻不是這麼看。
在他們看來,嫁女兒過去可以影響甚至掌控其國權勢,這是穩賺不賠的好事情。
畢竟成功了收獲極大,失敗了也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女兒罷了。
至於麵子什麼的,匈奴人不需要麵子,他們隻需要好處。
西域那麼多的國家,大都是被匈奴人用這種方式控製。那邊的王後大都是匈奴的公主,她們背後有匈奴撐腰,自己還帶著大量的陪嫁武士奴隸財富什麼的。如果不是大漢打通了西域,潛移默化幾代下來,那邊就都成了匈奴的外孫了。
這次出嫁和月公主也是這種打算,抱有極大興趣的軍臣單於,不但為和月公主準備了成千上萬頭的牛羊馬匹,還附贈了數千人的騎兵與奴隸。
這些東西和人,都將成為和月公主在大漢立足的根基。
作為漢使的主父偃,得意洋洋的表示自己立下了大功。回去之後不說封侯,可做個左庶長什麼的應該沒有問題。
這天他的副使東方朔,在主父偃的帳篷裡喝茶。
主父偃詢問“陛下交給你的工作,你什麼時候能做到?”
東方朔笑眯眯的喝著添加了眾多佐料與羊奶的奶茶“得等你這裡確定下來之後,才能做到。”
“我這裡已經確定下來了。”
“那我喝完茶就去找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