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吧昏君!
每天十二個時辰,老天爺不會偏心多給誰多幾個時辰。
武王因顧嫻牽扯一部分精力,耗費一些時辰,自然他做事情的時間就要少上一些。
在綠營出兵前,武王若是沒有飲酒,沒聽顧嫻閒談,也沒醉倒,他快速作出決定,也許局麵會不大一樣。
武王招攬來的幕僚始終無法代替武王下令,也不會得到武王所有麾下的完全信任。
當然武王重生後,因他上輩子被李湛騙得太慘,武王今生對所有人本能存了一絲疑慮。
前世,武王敢於對麾下放權。
今生他不敢做了。
前世,武王不願意麾下爭鬥,文武不和。
今生,他采取同李湛一樣的策略,文武勳貴互相製約,互相平衡。
哪方想高出對方一頭,武王必然會打壓一二。
而且武王麾下不少人最後選擇對他反戈一擊,雖然武王重新梳理了一番以後會背叛自己的麾下,但也不能一下子都抹除乾淨。
他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除掉那些前世背叛自己的人,幾年來,武王做得不錯,將那些人除了個七七八八,也不曾引起其餘麾下的恐慌,又提前招攬了幾個未來被李湛重用的人才。
甚至武王憑著先見之明,以及遠見卓識,在朝臣漸漸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武王仿佛比隆承帝更優秀,更出色,也更適合皇位。
這也是武王能同隆承帝在朝廷上抗衡,偶爾還能占據一些優勢的原因。
一些列的成功,武王覺得自己已經擺脫上輩子的噩夢,他對顧嫻又有些興趣,他多享受權利帶來的享受,有錯嗎?
畢竟,李湛不也是這麼做的?
李湛獨掌大權之後,寵愛明妃等等後妃,驕奢淫逸,做得比武王過分多了。
可除了官員們議論幾句外,李湛也沒因此被趕下皇位。
武王因消息滯後性?他被隆承帝派去的人一句話嚇去了太廟,若武王提前知道火藥的消息,他不去太廟而回到京城?隆承帝還真能為此怪罪懲罰武王?
頂多就是不痛不癢教訓武王幾句。
可武王入京摻和進來?隆承帝許多事都不方便做了?甚至連把溫浪塞進天子親軍都未必能做到。
太廟離京也不遠,來回到底需要時間,不在京城?僅憑著紙上傳遞消息?武王未必能作出精準的判斷。
隆承帝有些辦法延緩武王回京的。
隆承帝眸子微沉,說道“武王去太廟,朕再讓平郡王授意顧嫻去看望武王?起碼確保武王在太廟多盤桓幾日?你需要多久能查出火藥是誰給叛徒的?”
“這事您得問魏王殿下?他不是可以征調錦衣衛嗎?守莊子時?錦衣衛的表現可對不住諾大的名頭?在審訊偵辦案子?探聽朝臣是否有所勾結都做不到的話,您不如拿養錦衣衛的銀子去享。”
溫暖略帶幾分嘲諷,“錦衣衛不會隻能打聽大臣內宅陰司吧。”
奉命前來覲見的錦衣衛指揮使膝行進門,不敢喊冤,更不敢申辯?匍匐在地?腦袋壓得很低。
畢竟?他知道溫大姑娘在莊子上的表現?當日他的確同魏王談笑時,說了不少命婦們的陰司,哪位夫人同小妾掐起來了。
哪家小妾意外小產?誰家勳貴子弟被未婚妻打上門,將得寵的通房丫頭直接發賣了事。
想必溫是聽魏王說的。
隆承帝瞪了一眼錦衣衛指揮使,麵上也有點滾燙,有些消息,也是隆承帝感興趣的,為此樂嗬了許久,是隆承帝難得的精神食糧。
畢竟,他在朝堂對一些大臣素手無策,得知大臣內宅一些上不得台麵的陰司時,他獲得的安慰快活,無法同外人說。
錦衣衛指揮使再傻也不會說皇上喜歡聽這些事,“臣聽魏王的命令,全力偵查火藥案子。”
隆承帝點點頭,“查辦的事,你同魏王去商量,朕放權給魏王,具體怎麼做,朕不過問,但五日之內,朕要個結果。
你們若是再讓朕失望,朕拔了你的這身官服,你轉告魏王,朕能封他為王,也能讓他削去王爵,徹底做個閒散宗室子弟。”
“遵旨。”
錦衣衛指揮使倒退出門,摸了一把額頭的冷汗,抬頭時,正好同溫暖回頭看過來的目光相對,他下意識拱了拱手,轉身快速離開。
溫大姑娘方才看自己目光是何用意?
威脅?
怎麼覺得是以後有後宅情報給她一份呢。
他是不是腦子不清楚了?
溫暖回頭,期望錦衣衛指揮使能領會自己的真實意圖,其實她對尹氏在靖南侯府的生活,特彆感興趣。
朝廷大事吸引看客們的熱情不高,溫暖察覺後世人愛腦補,愛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