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吧昏君!
隆承帝成年皇子死絕,他才有可能立武王為皇太弟。
就算武王手中有先帝遺留下的聖旨,他一旦拿出來,就是天下共誅的份。
前世,武王就曾經顧及影響隻做了攝政王,想著慢慢解決掉乾元帝(李湛),今生武王本是決定不管不顧的,事到臨頭,魚死網破的決定還真不好做。
武王怨恨李湛,有時也在想,前世的李湛是怎麼敢隻有三成把握就下手除掉自己的?!
李湛不怕世人咒罵,就不怕徹底失敗後的身死?
武王再一次遲疑了,前世沒有八成成功可能,他不敢動手。
今生,他有進步了,有五成把握再說。
畢竟,他不是李湛,永遠學不來李湛不管不顧,直接掀桌子賭上一切。
“明明本王有更好更安全的法子,不值得在此時衝動把所有底牌都掀開。”
武王眺望京城方向,好似見到穩坐皇位上蒼老又病弱的隆承帝。
隆承帝還有不到兩年壽元。
隆承帝再多的掩飾,旁人不知,武王能不知道隆承帝就是靠著秘藥撐著?
今生同前世有些變化,武王不信隆承帝的壽元也能變長,變短對武王隻有好處,延長隆承帝壽元,除非神仙佛祖臨世。
若是神仙佛祖都站在隆承帝那邊,武王認輸!
何況,武王埋在隆承帝身邊的間諜適時回報隆承帝身體狀況,武王知道隆承帝服用秘藥越來越頻繁,說是給李湛氣的!
把繼承人太子打發到武王身邊,這招,隆承帝在他上輩子就用過。
當時是李湛,今生是皇長子。
不過,皇長子表現可沒李湛好,武王教導同樣的東西,李湛領悟力——不太強,需要武王輔佐,可也不至於什麼都不懂,既讓武王放心,又能讓武王感到教導的樂趣。
老師不喜歡笨學生,也不喜歡太聰明的學生。
皇長子就是太聰明那類的,在武王麵前頻頻舉一反三,極有靈性的樣子,偶爾還有些炫耀他他的見識?仿佛想讓武王因為他的聰明而俯首稱臣一般。
武王當然稱讚皇長子,心裡卻想著,今生隆承帝的眼光可不怎樣?竟然挑皇長子做太子?是因為他提前讓李湛出局?
就算是二皇子?三皇子都未必比皇長子差,四皇子同六皇子吃虧在生母位份太低,缺少勢力支持他們。
“皇叔?我寫完了?您看看這篇策論如何?”
“好。”
武王從窗前踱步回隻有一牆之隔的小書房,設施簡陋,然筆墨紙硯都是最好的?皇長子對筆墨要求很高?一直認為沒有尚好的筆墨寫不出好文章來。
皇長子自信滿滿將寫了整整三頁的宣紙遞給武王?“懇請皇叔斧正。”
武王下的題目不難?有才貪官同無才清官該用誰?這個題目皇長子以前同師傅們談論過?大儒老師自然而然主張用清官。
能讀懂聖賢書,又能在科舉中高中的人怎麼可能真正無才?
他們不過是堅持清正的底線,為民做主,嚴懲惡劣鄉紳富商罷了。
“你這句寫得很好,清正自持的官縱然治理地方少有瑕疵?有操守有德行的清官也比貪官更值得信任。”
“皇叔過獎了。”
皇長子眉稍揚起?顯得更為得意喜悅
“我就是覺得品行好?出身好的人做不來壞事?都說讀書人木訥,可腦筋靈活,無法無天漠視聖人教誨的人為官?也許他能乾出一番政績來,可他也可能因此將地方推向萬丈深淵。
他們缺少敬畏之心,我若為太子,必不用這類人。”
武王眸子微動,前世李湛是怎麼選的?
同皇長子截然相反,李湛用了沒有敬畏之心,心思靈活的人,因為李湛覺得他們創造的價值要比循規蹈矩的人要大的多。
李湛不介意他們貪婪,但是過分,有沒有政績的話,李湛會親自讓他們領教發自骨子裡的刻骨冰寒。
沒有敬畏之心,不是不能再產生敬畏之心。
尤其是伺候李湛這樣喜怒無常,笑著笑著就把你腦袋砍掉的帝王。
武王捏著宣紙,皇長子侃侃而談,武王仿佛認真在聽,其實回憶前世的人或事。
“皇叔——”
“本王想著你若是隱姓埋名去科舉,憑此文章造詣,必能高中。”
武王將宣紙收好,笑道“你的確是皇兄諸多皇子中,才學最佳,品行最為貴重的人,皇兄並沒有看錯你,也沒選錯,我沒什麼能教你的,這篇文章先留下來,本王再仔細拜讀。”
皇長子儘力謙虛,臉龐微微泛紅,意氣風發,辭彆武王出門後,皇長子腳下都是飄的,讓人將武王對自己的評價送回京城。
他希望德妃能為自己驕傲,也希望病的妻子能放心的——去了,妻子最放不下心的皇長子已經得到武王認可,不,是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