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不是先帝!
李湛鄙夷冷笑一聲,傲視滿朝文武,心中卻是略略鬆了一口氣。
累死了!
也嚇了一跳!
李湛沒想到反對的人會這麼多!
都說他倒黴,他覺得溫浪才是最大的倒黴鬼,竟然沒人願意看到溫浪得到好處。
倘若溫懷不是過繼溫浪,封個定寧伯不會太困難。
“陛下。”蘇首輔沉穩開口“魏王殿下辦事利落,緝拿奸細有功,方才老臣聽魏王言之有物,明辨是非,他最近長進不少。”
隆承帝點點頭“李湛的確讓朕刮目相看,他以往就是玩心重了點,認真辦差的話,還是能做好的。”
此時,隆承帝再過於打壓李湛就顯得太假太虛偽了。
朝臣同皇子們反而懷疑隆承帝的深意,都是讀過史書,都是心機深沉之輩,擋箭牌等套路,皇子們也都是熟悉。
有些朝代,爭得最激烈的皇子都沒個好結果,反而低調不爭的皇子笑到了最後。
不爭是爭!
隆承帝道“這小兔子封王之後,穩重許多,最近朕見他也不再是處處倒黴,國師給他的護身福還是有用的。”
李湛撇撇嘴,國師沒用,溫暖有用。
“臣以為皇子們才學好,能力強,以前一直讀書,不曾涉及太多的政務,臣見魏王殿下後,想同陛下說說,封諸皇子為王,去六部輪轉觀政。”
蘇首輔說道“皇長子也該從太廟回來了,而且定寧伯既然帶回不少北蠻的消息,陛下也當召武王殿下商量一二,仔細斟酌。”
“陛下,太子是國本,您早些定下太子,封諸多皇子為王,也好讓臣民安心。太子為尊,諸王輔佐,朝臣克己奉公,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蘇首輔撩起官袍,跪了下去,“臣進此言,絕無任何私心,盼著陛下父子相合,皇子們兄弟齊心,否則皇子殿下眼見著魏王為皇上出力,眼見他先掌錦衣衛,後又接回定寧伯,皇子們怕會很著急,著急為皇上效力,讓陛下看到他們不弱於魏王。”
“聖人言,患寡而患不均,陛下為君父,側重太子無妨,過於寵愛魏王,未必是好事。”
隆承帝盯著蘇首輔半晌,笑了“說得好,難為蘇卿想得周全,朕對皇子是該一碗水端平,既然封了李湛,其餘成年的皇子也該封王。
隻是太子……朕想聽一聽你們的意見,立太子是朕家事,也是國事,但凡五品,官職在六品的官員都可給朕上叔。”
“陛下這不妥。”蘇首輔反對。
“怎麼不妥?太子不是國本?六品官兒就不是官了?還是蘇首輔能代替他們決定看好朕的哪個兒子做太子?”
“……”
蘇首輔身體一顫,“臣不敢代替任何官員,他們是陛下的官,是百姓的官,陛下疑臣結黨,臣乞骸骨。”
“彆摘官帽。”
隆承帝從龍椅上站起,肥胖的身軀微微顫,“朕稍說蘇卿幾句,你立刻就乞骸骨,你當朕的托付信任是兒戲不成?
朕讓你做首輔,就是讓你統帥百官,蘇卿辛勞多年,為朕舉才納賢,一片公心,誰敢說你結黨?
朕同你君臣二十餘年,朕做太子時,就認識你了,你對朕有恩,朕記得,朕也盼著咱們這對君臣能成為一段佳話。”
“臣有罪。”蘇首輔不敢再摘掉官帽了。
“有罪這話重了,有錯倒是真的。”
隆承帝走下台階,喘息了一陣,顯得很是疲憊倦怠,按住蘇首輔的肩膀,笑道“朕同你說過,臣不疑君,君不疑臣。朕不曾懷疑過蘇卿,一直沒有過,朕支撐不了幾年,想著選一個百官歸心,天下認同的太子。
蘇卿就答應朕吧。”
“臣遵旨。”
蘇首輔感到隆承帝的手勁兒,熱度從肩膀處傳來,恭敬說道“六品官員可上折子言冊立太子,臣讓人統計好折子送給陛下禦覽。”
隆承帝滿意笑道“朕聽說京城市井百姓說過不少德妃可般配後位,皇後隨朕多年,她不曾生下皇子,始終是朕的心病,若是皇後有子,朕也不至於這麼麻煩了。
畢竟朕記得當年蘇卿等人如何為朕這個嫡長子據理力爭,朕的母後同白家功勳卓著,這才打動了先帝冊武王的心思。”
“皇上不可這麼說——”蘇首輔多年沒有過的緊張。
“這有什麼不能說的?”
李湛涼涼的添上幾句“蘇首輔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父皇信任你,也有你當年支持父皇之功,滿朝文武都知先帝偏心武王,事實就是如此,先帝怕武王被父皇記恨,留給他不少人。
聽說,先帝曾經叮嚀對父皇有恩的蘇首輔多多關照武王。”
蘇首輔怒視李湛,“傳閒言碎語,誹議先帝之人當斬。”
“說得對,當殺,確實當殺。”李湛笑道“爺是從你寶貝孫子口中聽到的,不知蘇首輔能否狠得下心?”
蘇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