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吧昏君!
北蠻大汗麵色稍緩,粗糲的手指有節奏敲擊手中的金刀,“武王?”
“當年長寧之戰,老汗王就曾同武王有過默契,中原皇帝興兵,北王派去的探子不曾送消息過來。
據說,魏王清楚了不少的探子。武王卻能將消息送到您麵前,武王一心在皇位上,大汗同他合謀,未必不能入主中原。”
北蠻貴族中不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有幾個能提出不少好建議。
“中原自古就是花花世界,富得流油,大汗做了他們的皇帝,您想要什麼沒有?
說不得武王還得向您臣服,聽您得吩咐,武王給大汗的書信,就是他落在大汗手中的把柄。
武王不聽話,不肯拜您,大汗將他的書信公布於眾,武王名譽掃地,眾叛親離,他不聽大汗的命令都不成。”
進兵中原,進兵中原的聲音響徹王廷。
北蠻大汗拿定主意,“先滅溫浪,再尋安陽長公主,最後逼近中原京城。”
在北蠻開戰無需準備太多,他們隻需要帶上半月的糧餉便可騎馬南下。
原則上所有騎兵都聽大汗的調派,其實大汗隻能統領他自己麾下的騎兵,其餘四成的兵力都由各部頭領指揮。
開戰後,他們無需太複雜的戰術,領著嗷嗷叫的騎兵衝殺即可。
一個北蠻人打五六個中原士卒沒任何難度。
中原士卒沒他們悍勇,馬也沒他們快,再加上深入草原後,糧餉支援跟不上,時常迷路,陷入他們的包圍中,曆來同蠻夷交戰,補給都是最緊要的。
畢竟,北蠻人沒固定的城鎮,中原士卒很難掠奪到食物,反而一旦敲開關隘,北蠻人便可一路南下燒殺搶掠,不再為食物等物發愁。
此番溫浪再次領兵,北蠻大汗決定先滅掉溫浪,再進兵南下。
當然北蠻大汗命令統兵的各部首領分兵南下,侵擾邊境,以此來威脅中原皇帝。
隆承帝對溫浪起疑,不再信任溫浪,武王從旁添亂,對北蠻大汗同溫浪決戰很有好處。
策略簡單,但很有效果。
北蠻迅速動員,僅用三日便完成整合騎兵,已可南下出征了。
就在此時,北蠻大汗得到安陽長公主的確實消息,她領著一萬左右的騎兵繞路同溫浪回合,一起返回中原。
安陽長公主依舊選擇了中原,而不是生活了將近二十年的北蠻。
北蠻大汗聽到同溫浪的名字,猶如鬥牛一般冷靜不下去。
安陽長公主為救下放走溫浪,屈從於老汗王,多年之後,她再次聽到溫浪的消息,不管不顧偷跑,還帶著他們父子兩人贈送給安陽長公主的兵馬以及財富去找溫浪……
莫不是再續前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