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主要的是,沒有工業基礎,手工打造的彈簧,簡直感人,缺陷太大,遠不如火繩槍簡單粗暴。
在火藥司太監們的召集下,三名木匠大師傅,鐵匠大師傅被傳喚過來。
“殿下,這幾人便是火藥司在手藝上最為精湛的了。”火藥司的太監介紹道。
朱英點點頭,也不囉嗦,先對木匠講述自己的想法。
不要小看古代的木匠,古代木匠的手藝,尤其是大師傅,都是從木匠學徒從小學起。
一些極為精密的手工活,對於木匠大師傅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扳機這樣的東西,也不是很難的東西,在朱英的解釋下,三位木匠師傅聽懂後,就表示做出來問題不大。
朱英隻需要將自己的要求,告訴木匠師父就可以了。
然後就是槍身的製作,加上扳機的結構,這個告訴木匠大致的形狀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火繩槍比較難的地方,槍管。
在朱英的要求下,不以銅鑄,而是用精鐵鍛造槍管。
古代最大的問題在於精度,不過手工打造幾把火繩槍,雖說是成本比較高,但問題也不大。
技藝精湛的鐵匠,耐心打磨下,都是能達到的,就是用的時間比較長罷了。
花了差不多兩個時辰,朱英這才安排好,最後對三位鐵匠問道
“你們三人,手藝最高的是哪位。”
這話說完,左右兩位鐵匠,同時看向中間年歲比較大,約莫有五十歲的鐵匠。
“回稟殿下,草民或許在打鐵方麵,還有些許心得。”那名鐵匠上前一步,躬身作揖道。
“好,那你留下來,其他人先退下,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吧。”
“遵令。”
朱英之所以留下這名老鐵匠,就是想製造出帶有膛線的槍管。
膛線製作,對於有手藝的鐵匠來說,也不是很複雜的事情,哪怕是粗糙一下,朱英也無所謂。
以後慢慢改進就是,先把東西弄出來。
曆史上帶有膛線的槍管,在十五世紀就有使用,隻是由於製造工藝的困難,直到十九世紀才得以普及。
現在純手工打造,慢慢磨練出來就可以了。
在朱英的講述下,鐵匠也很快明白了要求,並且表示可以製作。
在膛線講述完之後,朱英接下來講述的,才是重頭戲中的重頭戲。
米涅彈。
沒有米涅彈的前裝線膛槍是沒有靈魂的。
兩者相加,才是前裝線膛槍的威力所在。
帶彈殼的子彈,這才是火繩槍威力爆炸的所在。
這完全相當於兩段威力的疊加。
不過就目前明初的工業限製,米涅彈根前裝線膛槍的打造,其中所產生的人力物力,不可能普及開來。
米涅彈還好,無非就是一個彈殼裝顆粒火藥。
而前裝線膛槍的製作,怕是一個月都不見得能夠生產出一支來。
關鍵這玩意還得大師傅上。
現階段的前裝線膛槍,隻能以工藝品的形式出現,哪怕所有大師傅一起上,一年都不見得能夠生產一百支。
現在明軍所使用的火銃,簡單一點說就是火炮縮小形。
黑火藥的威力,都是在不斷實驗中逐漸提升的,現在的黑火藥,哪怕是顆粒化,所帶來的殺傷,也比想象中的低。
米涅彈配火繩滑膛槍,產量上不來,頂多是配給極少數的親衛使用。
手工的粗糙,槍支本身也有壽命的限製,普及的意義不大。
簡單一點的火繩槍,才是生產的關鍵,傷害至少能達到單兵使用,打死人的程度了。
交代完之後,朱英並沒有離開火藥司。
而是在火藥司待了三天,最後看到木匠將朱英心目中的火繩槍模型製造出來,才算完事。
模型製造出來到鐵匠完成,這個時間的跨度比較久,預估至少都是半個月以上的事情。
朱英自然不可能在這裡等候如此長的時間,在第四天的上午,便就回了京師。
大明皇宮。
朱元璋把玩著通過朱英講解,而製造出來的火繩槍模型。
在朱英前腳離開火藥司,火藥司的太監,立馬就安排人快馬加鞭,把製作好模型送到了朱元璋的手裡。
“這就是咱大孫想到的火繩槍?”朱元璋把玩著火繩槍對火藥司的管事太監問道。
“回稟陛下,殿下的想法簡直是神來之筆,如此製作的火繩槍,配上顆粒火藥,將士們的使用速度,將會越發快捷。”
作為火藥司的管事太監,幾乎天天都呆在火藥司裡,顯然對於火銃的使用也是非常熟悉的。
朱元璋手持火繩槍,想象當自己軍隊大量裝備這等槍支,橫掃敵軍的時候,心中不由暢快起來。
“這等完善的火銃,想來大孫早就心中有數了,如此不過隻是完善出來。”
這一刻的朱元璋,突然對老四朱棣有些感謝。
若不是他,恐怕大孫現在已然去安南開國了。
而這樣的火繩槍,也不會被大明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