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宣武大帝……_朕和群臣穿現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44.宣武大帝……(1 / 2)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樂隊成員出場的時候,現場的氣氛簡直被掀上了高潮。

經久不停的歡呼響徹雲霄。

直到第一首歌唱完,下一首音樂前奏響起的間隙。

站在舞台最中間的孔珂伸出手指在唇前比了個“噓”的動作。

他正常說話時的聲音是清冷而有質感的“安靜聽歌,可以嗎”

現場確實是安靜了一瞬,但也就幾秒鐘,下一刻喊著“孔珂”名字的尖叫更響了

幾乎有點震耳欲聾。

楚深和伸手揉了揉耳朵。

他看見台上的孔珂狀似無奈地搖了搖頭,一身清冷俊逸的氣質實在是非常迷惑人的但嘴角勾起的若隱若現的笑意,不仔細看都看不出

這人分明是在笑。

以楚深和對孔珂的了解,他的翰林供奉應該是頗為享受這種感覺的。

孔珂非常喜愛彆人為他的“才學”而神魂顛倒的感覺。

隻是,以前是於文學一途的創作,也不知孔珂來到現代後怎麼就變成了唱歌

楚深和猜是他穿越的這個身份原主就是個歌手。

但沒想到孔珂來到異世,這個陌生的身份能夠掌握得這麼好。

端看他麵對這全場的歡呼,尖叫著他名字的明晃晃的喜愛,完全沒有半點不適應。

顯然,已經熟悉了。

殊途同歸。

受到這樣強烈的追捧,這人心裡恐怕樂開了花。

但儘管如此,那張像最風骨不摧的文士一般的麵上仍是表情淡淡。

這一刻,楚深和無師自通了現代形容人性格的一個詞彙悶騷。

但翰林供奉的性格,比起悶騷,在對待他人的讚美上,又似乎是有點“明騷”的。

他想了想,轉頭去和晏之遙說話“沒想到孔珂唱歌居然還不錯。”

上輩子他隻讓孔珂空了寫寫詩、作作文章,編寫宣武名臣,屬實是有點屈才了。

因為演唱會一般都是有固定流程的,歌手樂隊並不會一上來就和觀眾互動,孔珂剛剛象征性地告誡了粉絲一句之後,就自顧自地又唱了下去。

風火樂隊第一首選的歌是一曲非常炸場子的流行音樂。

現在在唱的第二首歌卻出乎意料地非常安靜。

歌名叫孤山寺雨。

一個樂隊,唱著一首有點古風的歌曲,實在是有點古怪的。

這首歌,歌詞唯美淒清到了極點,古色生香又雅俗共賞,並不拗口、也並不故作高深,是極動人的直入人心的淡淡的悵惘。

似乎有著對人生的思考,又似乎含著對尋覓知交的向往。

但調子卻又有著屬於流行音樂的記憶點和高潮。

孔珂清冷質感的嗓音,幾乎一出口就將人拉入了那個夜晚空寂、孤清、雨聲稀疏的氛圍中。

楚深和感歎“孔珂是真的很有才華啊。”

他聽見周圍的粉絲小聲議論著,這首歌是上個月初才剛剛發行的,幾乎轟動樂壇。

樂壇已經很久,沒有再出現這般歌詞堪稱頂尖、曲調又抓耳驚豔的歌了。

難得的是,久聽不膩。

尋常的意境,意想不到的組合,隻看詞就有種撲麵而來的彆樣清新、沉浸,這就是孔珂的功力。

坐在他旁邊的晏之遙麵上看不出什麼表情波動,隻一雙黑漆漆的眸子更深了幾分,他淡淡附和了一句“確實。”

確實,誰也沒法否認孔珂本人的才華橫溢。

楚深和放鬆了身體,靠在椅背上,目不轉睛地看著台上在燈光、舞美、兩側的ed大屏幕下就是當之無愧的全場中心的孔珂。

他扶著話筒,站姿筆直如鬆,但不會讓人覺得緊繃,反而是非常隨意一般的,好像連他本人都在散發著光芒。

明明是清俊出塵的氣質,但就是讓人讀出了幾分意氣風發。

楚深和身子微微傾向晏之遙那邊,以防周圍的人聽到,雖然在這樣嘈雜的現場,是沒有人去注意身邊人的。

他的聲音很輕,感慨道“看來在大宣時,孔珂的身兼數職,還遠遠沒到他的能力範圍啊。”

上輩子的孔珂,他的翰林供奉。

哦,在孔珂名揚天下之時,還不是他的翰林供奉。

是個聞名列國的詩人、詞人、畫家、小說家。

最初,所有人知道孔珂是因為他一手讓人讚歎欣羨、歎為觀止的詩作。

孔珂五歲之時,在家宴上創下一首五言絕句,觀今日喜,朗朗上口,寓意清新,傳遍盛京。

彼時楚深和還是太子,太傅給他上課之時,都不掩讚歎地說,“孔家小子天資聰穎,假以時日,必成大才。”

隻要不是傷仲永。

人們對小小年紀就才名遠揚的人總是抱有極大的期待。

在這種壓力下,許多過早顯露聲名的天才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很難頂得住世俗的壓力和所有人期望他成才的殷切。

孔珂父親隻是盛京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六品官員,祖上曾經出過的最大的官也不過四品,而且還是隔了不知多少輩的祖宗。

可想而知,得了這麼一個天資聰穎的小輩,就連翰林院大學士聽了那首觀今日喜都讚稚子可愛,心性純摯,韻律頗平,情感卻真,當屬上品。

孔家完全將孔珂當成了全族未來的希望在培養。

傾儘家財為他請了能請到的最好的夫子,送進國子監,一言一行、規規矩矩無不到位。

但仍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孔珂的才學隨著長大並為消退,而是盛到極致,卻,僅限於文學一途。

孔珂自九歲起下場科考,考上秀才之後,連考四屆,才勉強中了舉人。

但更進一步的進士,卻不用再想了。

聽說孔家老爺子氣得火冒三丈,看見這個孫子就怒氣上湧。

其實孔家這輩的其他後代也沒有成才的,但誰讓孔珂從小顯露出的天賦就令人側目呢。

而且,科舉次次不中。

但孔珂的詩作卻名揚列國,為王公貴族、朝廷官員、天下才子公認的極品、佳作。

誰能想到,孔珂寫的詩篇,包括五歲時的處女作觀今日喜,全都被家中要培養、熏陶孩子文學素養的長輩,列為了小輩必讀、必賞甚至是必背的篇目呢

嗯,楚深和也背過幾篇。

尤其是孔珂那幾首被天下才子、文學大家捧上神壇的詩作,他現在仍記憶猶新、倒背如流。

每一個有點家底的自詡文化人的家族培養家中子侄,或者是向往成為文化人的子弟,誰還能不信口拈來幾句孔珂的詩作

開玩笑,不行的話,那是出門都不能融入文學宴會的。

楚深和身為一個帝王,並不專攻文學,但也肯定地知道一個事實,孔珂就是宣武一朝,或者說是幾朝以來,在文學詩作上最璀璨的那顆明珠。

以他不算好也但不差的文學素養判斷,他曾經背下的那些孔珂的詩篇,完全不比現代的語文書上那些必學經典詩篇差。

如果不是大宣不知為何消失在了曆史洪流中沒有留下痕跡。

楚深和甚至覺得,孔珂的大名會比宣武一朝的所有君臣還要響亮。

畢竟,他翻了九年製義務教育的教材,發現

所有學生可是從小學就開始背詩的。

甚至極大一部分孩子在話都說不清楚的時候,就要背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些詩句

作為父母長輩聚會閒談時炫耀、展示的籌碼。

所有小學生小學畢業一定知道李白杜甫,知道杜牧李商隱。

但除非家中長輩閒談、電視播放、課外他們要到初中的曆史課才會知道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而在當朝就能讓處於同一時代的文人墨客對其詩篇追崇不已。

可想而知,在大宣那個也許是平行時空的後代,孔珂大詩人一定名揚後世。

那些令人讚歎豔羨、完全代表一個時代數個時代的名詩佳作,想來也出現在了後世的教科書中吧。

總而言之,孔珂的考場文章最終止步舉人。

但他的詩作可能震撼了所有科考的主考官。

這其實是有點稀奇的,為何一個詩作做得如此之好的人,考場的文章卻做不好。

後來孔珂入朝為官後,楚深和其實問過他這個問題。

孔珂非常平和地表示,自己於科舉一道,實在天賦欠缺。

自然是存疑的。

直到後來,隨著他的“馬甲”一個個地掉落,楚深和覺得自己恍惚大概知道了答案。

是的,馬甲。

這個時髦的詞語,完全可以套在他的翰林供奉身上。

在孔珂詩作名揚天下之時,與詩不可分的畫之一道,同樣有一個為人矚目的“黃石山人”。

大概是在孔珂詩作揚名之後過了幾年,他十五歲之時。

黃石山人橫空出世。

黃石山人的山水墨畫,氤氳妙絕,意境深遠,如夢似幻,令人望之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黃石山人的花鳥工筆,栩栩如生,湊近仿聞其香,可引真的蝴蝶鳥雀盤旋駐足,前所未見。

黃石山人的人物刻畫,寥寥幾筆,喜怒嗔癡,畫儘悲歡離合。

孔家神童與黃石山人。

彼時天下間的文人墨客,無不對這二人心悅誠服。

詩畫不分家,兩人的名聲便也總掛在一處。

直到多年之後孔珂在一次聚會上被問及對黃石山人畫作的看法。

那是一次春遊踏青之行,風光正好,孔珂隨手作了首詩,自是被一眾人細細品味、激動欣喜而恭維。

便有一隨行之人感歎“真想見一見黃石山人的真麵目啊,定是一位儒雅風流或是仙風道骨的長者,他若是今日在此,不知能將我們眼前這片景畫成何等風光”

聞言,孔珂就略有些怪異地看了他一眼。

那人問他“孔兄有何高見”

孔珂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如鬆如柏的清冷氣質非常符合他傳奇詩人的名頭。

他搖了搖頭“我給諸位做幅畫吧。”

隨行眾人興致高漲“孔兄居然還會作畫”

孔珂淡淡地點了點頭。

然後,在那個春風畔柳、天高雲淡的早晨,畫了一幅後來被楚深和收藏在皇宮的晴早踏青圖。

山水氤氳的群峰層巒之間,綠波蕩漾,雲淡天青,岸邊一眾風流學子,神態千秋。

意氣張揚、謙和內斂、瀟灑落拓、綿綿笑語

水墨丹青的意境,工筆勾勒的景色人物,融為一體,竟毫不突兀。

簡直,令人觀之心馳神往。

在此之前,從未有人知道,以詩篇美譽遠揚的孔珂,居然一手丹青毫不遜色。

當即就有黃石山人的“死忠粉”激動地瞳孔放大,片刻呼吸不敢喘地盯著那副晴早踏青圖,有些躊躇著不敢說話。

“這,這是”

這分明就是黃石山人的畫風

他於這天下間,也隻曾得見黃石山人的畫,能有此般功力與意境。

孔珂神色自若地落下最後一筆,沒有看在場任何一人的臉色表情。

淡定地從袖口掏出了一枚印章。

畫作的落款之處,便清晰地躍然其上了幾個朱紅的極有韻味的大字

黃石山人。

在場眾人全被這一出徹底震撼在了原地。


最新小说: 剛出獄就讓我入贅?我直接斷絕關係! 武俠世界肝經驗 廚神也要做作業[美食] 列陣 全職獵人:從日之呼吸開始 重生趕海文裡,我是路人甲 大佬清冷颯爽,馬甲哐哐直掉! 南疆少年走天下 認紈絝當爹!一不小心養成皇帝了 從吞噬星空開始,打造不朽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