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恍惚,無法想象家人全都被害的場景。
上官儀的表現眾臣子看在眼中,他們知道,真正的心寒從不大哭大鬨。
他們看到一個軟弱的帝王,朝令夕改也就罷了,還甩鍋臣子,害了臣子一家子,無法撐事兒。
視頻版的衝擊甚至比文字版的衝擊更加強大。
李世民看仙幕展示出來的兒子操作看得目瞪口呆。
這件事情可比長孫無忌被殺嚴重多了嚴重點可是會讓皇帝失人心
他現在算是知道了。
為什麼出現過他這種亙古罕有的雄主,還有被仙幕無限誇讚的第一治世,李唐王朝還能在嫡三子死後第七年就立刻完成廢帝到登基的一係列過程。
改國號,改皇姓,建新家族七廟。
神奇的三世之後幾乎亡國。
臣子們好似死了一樣,沒有文死諫,武死戰,李家人像樣的擁護者一個也沒看到。
如果皇帝是這種皇帝,那就不奇怪了。
一個善權術而無人格魅力的皇帝。
李世民握住長孫皇後的手,看著李治,一切儘在不言中。
李治現如今也不敢在長孫皇後懷中當鵪鶉了。
和兄長一起站得比誰都直。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帝王可善用權術,但須知,唯有視臣如手足的人傑才能吸引臣子臣服。”
良久,李世民還是說出了這句話。
長孫皇後壓下自己的失望,沉聲道“皇帝擅權術與臣子們玩心眼,終歸隻能歸於末流,不能與臣子同心協力,共創偉業。”
她這個兒子光看永徽的文治武功確實不失為明君,但還是優柔寡斷,少了擔當。
所有的輕鬆背後實際上都標注了代價,為人主想要逃脫責任,哪還能有與賢才共舞的機會,賢才隻會能躲多遠躲多遠。
勇敢背鍋,好處大頭口頭上先分給手下之人的人主才能獲取臣子們發自內心的信服。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雙手握在一起,兩人對視,隻覺得頭疼,三個嫡子怎麼各有各的缺點。
李治不知所措,諾諾不敢言。
李世民看他這樣子就生氣,受不住地指著長孫無忌他們道“賢才皆非蠢類,如玄齡、敬德、克明、輔機、玄成等賢才皆是人精,玩起心眼一個個比朕多,你若想與如此賢才共創偉業,唯有真心相托才能換取真心,仙幕所言之行無異於自掘墳墓,你可知”
李治著急忙慌地點頭,一大波危機感直接向他砸來,他直接小跑下去上官儀身邊賠罪。
小小的人兒明明現在沒有犯任何錯誤,卻還要為未來的行為背責,本來委屈的上官儀話都不敢多說什麼了,兩人互相說著賠罪話。
就是小李治在與上官儀推讓著還抽空悄咪咪地望向被來父親點名的房玄齡等人。
父親就這麼點出這些臣子的目的,他們不介意嗎
被李世民點名的房玄齡、尉遲敬德、長孫無忌和魏征等人對看過來的李治露出一個核善的微笑,一點都沒有追隨李世民的原因被李世民看出來,甚至點出來的危機感。
畢竟他們親愛的陛下說的都對不是嗎
尉遲敬德躍躍欲試,看小李治還算懂事,還有可拯救的餘地,終於忍不住對小李治說道“殿下,陛下說的沒錯”
小李治看向尉遲敬德的雙目中閃耀著求知若渴的光芒。
房玄齡讚同,回憶“當年陛下還是秦王,對是否政變猶豫不決,置自己與微臣們的安危於不顧,當時臣與克明杜如誨可是連陛下召見都不敢奉。”
尉遲敬德回憶起往昔,惆悵“臣當年甚至直接與陛下說準備逃身荒野草澤。”
什麼侍奉秦王,愛誰誰去
長孫無忌“”
有點不喜歡這個小外甥,但
未來之事就少計較點吧。
長孫無忌幽幽“當年吾也如此說。”
李治的小腦袋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但片刻,熟讀史書的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關於貞觀政變的記載中確實寫了他舅舅曾經的話。
長孫無忌也不藏私,直接說了“當年敬德等人之言秦王殿下棄之不理,無忌便與殿下說吾也會相隨而去,不能複事大王矣。”
君視臣命如草芥,臣視君如枯枝爛葉,無外乎如此。
李世民“”
雖然知道很丟臉,但李世民不得不對李治點頭“當年禍機垂發,但朕猶豫不決,晏然不以為憂,輔佐之臣立刻散去。”
“不假。”
那是一段,現在想起來也想哭的歲月。
母逝父嫌,兄弟相殘,臣子背離。
還好,有個長孫氏常伴左右,而當他做出正確的抉擇後,臣子們也不顧危險,追隨於他。
聽到老父親也曾有這種不光榮的時刻,小李治終於扛不住哭了出聲,嗷嗷地衝過去抱著李世民就是一個痛哭流涕“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當改”
本來隻是過來湊熱鬨的他最後竟被批的最厲害李治委屈,李治準備多改改。
李世民哭笑不得,撫著幼子的後背,也知道這孩子的委屈。
“此乃未來之事,誰也不知是否真實發生,誰也不知未來到底如何,治兒沒錯。”
李治更委屈了,但是他還是被批了
不過小李治卻知道父皇的這話水分很大,因為就連童稚都知道仙幕講的都是他們能夠合理推衍出來的東西,這些就是未來。
李世民摸著小兒子的頭。
“亡羊補牢尤未晚。”
聲音很小,像是對自己說,也像是對小兒說。
仁孝之主,並非賢明之主,君主弱勢,臣子強勢,才隻能賣弄權術。
這三個孩子的性子,還能補,還能補。
當然,很多時候枕邊人解決了,臣子們的問題又會來。
比如上元二年李治風眩症愈加嚴重,欲禪位給武皇讓她攝政,卻因宰相不允而停議。
武皇得知後便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
形成一大波獨屬於她的北門學士勢力。
武則天,古來君主皆未有如唐武後之忍者也,武皇乃真千古未有之忍人。
武則天絕不是一個善茬,能人,能忍,心又狠。
“她要是善茬,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她要是善茬,從太宗逝世後,就已香消玉殞感業寺了。”
這是所有人的唯一的想法。
從前麵這樣聽下來,他們隻覺得這人真的擁有一流的權謀與文治。
李世民“從鋒芒畢露,說出獅子驄肥壯任性無人能馴,當逐步以鐵鞭擊之,鐵棍敲首,匕首割喉馴服時,就當知曉這人就不是什麼好惹之人「1」。”
思想之無畏、智謀之敏俐、心性之頑強、膽識之過人、手段之狠辣,不用細究,也知非凡。
長孫皇後現在無比欣賞這個女子。
長孫皇後“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餘年,而直自帝自王,其智過人。還知人善任,權不下移,堪稱女中英主。”
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長孫皇後心中激蕩。
很想
如果她生活在周皇的時代,就可以欣賞這人的風采了。
我們無從知曉十四歲入太宗宮中的武皇陛下,為何蟄伏十二年的五品才人之位無所寸進,畢竟這是曆史沒有記載的部分。
但我們能知曉,當她從感業寺出來那一刻開始,她在曆史上出現的形象就是一個會忍的能人。
一個把個人權位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強人。
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對她攫取最高權位稍有妨礙的人,一概以無差彆的狠辣手段處理。
嗯是的,武皇很狠。
狠起來連親生兒子、女兒、兒媳、女婿、孫子孫女的性命都能置之於不顧。
更彆提被冤殺的李唐宗室、朝廷大臣,在她看來簡直不值一提了。
在場的眾人“”他們眉頭緊鎖,直視仙幕上那些話。
“此人竟然如此心狠”
他們還以為這人某種程度上算是有仁,沒想到是把親生兒子、女兒、兒媳、女婿、孫子孫女都滅了一遍
比他們陛下還狠
不愧是被仙幕評為把個人權利放在第一位的人。
李世民倒是接受良好,雖不忍心自己沒見著影子的孫兒、曾孫可能遭受不測,但同為帝王能理解。
在這個時代,亡國昏君也罷,千古明君也罷,誰手中沒有幾滴親緣的心頭血。
伴隨權力鬥爭的,曆來都是腥風血雨。
胡亥的自斷宗室斷子絕孫,漢武帝的自絕三代,還有他
親如手足的同胞兄弟不也血刃了嗎
在皇帝競爭上崗的這條賽道上,不擇手段才能上位的狠辣之輩比比皆是,端看有沒有能留而已。
這人在男尊女卑之地以女子之身成長成臨朝稱帝的唯一女皇帝,難。
用小人奪權,用君子治國,並且還能做到最後的收天下民心,創下不遜於華夏曆史大半皇帝的功績,更難。
此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狠點,又如何
非凡人成就非凡事,用非常手段,打破正常運行的男權社會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狠點,不如何。
複雜的人性,即使是他,也無法做成完美無缺的皇帝。
大部分人的受益,總會有些無辜之被犧牲。
此刻,李世民很淡定,並且能感同身受。
不過從唯物主義史觀出發看待武則天,大多數人都得肯定她對客觀曆史的推動作用。
但在很多人看來武則天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聽了滿腦袋周皇多厲害的眾人腦子還沒從周皇的優秀當中脫離出來,聽到仙幕這話人都還懵懵的。
“文治如此優秀,武功還是合格的帝王還有不足之處”
不需要特彆強調,他們心目中這個人就是帝王。
他們把仙幕之前的話囫圇再想一遍。
李世民“難道這人的毛病就是心太狠”
其他人覺得很有可能,他們一開始不就說了,這人和李家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表現得少了一絲仁。
不過在後續的觀察當中,好像也不是,文治吏治能成功的帝王,少不了仁。
所以缺點是太狠還是實際上有賢臣阻止周皇登基,然後一下子就被砍了
普通人看待事物的目光,會著眼於用普通人的情感角度去看,即使這人是曆史人物。
所以在很多普通人看來,他們認為武皇作為妃嬪、妻子、母親、祖母,無疑是不合格的。
狐媚之輩、不貞、不忠、不孝、不仁、、殘暴且疑神疑鬼。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狐媚偏能惑主。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1」
武則天身為太後當守貞潔,晚年耽於享樂,養起麵首,種種穢行,不可勝言。
牝雞司晨,不如在家相夫教子。
這些是他們貼在武皇身上的標簽。
本以為這些人會說出什麼高大上話的李世民“”
本以為缺點會是什麼文治武功不合格的臣子“”
本來對周皇就有億點點好感長孫皇後“”
哪個傻缺說了這種話
長孫皇後冷臉,終於發聲道“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周皇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怎就深怪”
都做了皇帝了還要求貞潔她們唐朝寡婦都可以再嫁更何況是太
呃,太後貌似不行,不過皇帝可以她肯定
李世民驚詫地看向長孫皇後,他家媳婦兒竟然生氣了
活久見。
長孫皇後橫了李世民一眼,她自然會生氣,為這女子千幸萬苦成就帝業,但後世的之人隻看到她牝雞司晨,當守貞潔。
不見周皇才智膽識治國大能,儘關心這無關緊要的貞順節義。
長孫皇後從不認為女子就應該完全遵從三從四德中的婦道,在她看來,女子若有才智膽識治國大能,怎能困於一地
長孫皇後“嗬。”
李世民自然支持媳婦兒的想法,畢竟這也是他的想法,一時間,李世民隻覺得天涼了,女官可以立起來了。
嗯,他絕對不承認是覺得三個嫡子好像有點蠢,想看看嫡女是否為可造之材。
反正隻要是與皇後生養的崽就都有機會
他們認為武則天乃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三流的軍事。
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百姓虛弊。費用入不敷出,有損無益,怨曠亦多。
西戍疏勒等四鎮,極為凋弊,百姓生活水深火熱。
武則天登基後時時緊繃,女皇登基乃首例,異姓女皇登基更是難以想象,更彆說她是以權謀為根基登基的異姓女皇。
所以武則天的權力危機感極其重。
她對內得防備李唐宗室和舊朝故臣的複仇,對外,突厥和吐蕃趁著李唐權利交接,再次騷操作頻頻。外邦的兔崽子們也不消停。
那時,均田製逐漸瓦解,府兵製逐漸消亡。內憂糟心,權力鬥爭火熱,程務挺、王方翼等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接連遭遇不測。
對外戰爭是什麼對外戰爭直接癱瘓,頻頻失利。
安北、安西全部被棄。
武將們第一時間手癢。
程咬金咬牙,隻覺得突厥與吐蕃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道“貞觀元年陛下權利交替之時也是突厥寇邊,欲趁中原權利交替之時分一杯羹。”
最討厭的是,還真被他占到便宜了。
武將們自然都想到了這個,並且對武周前期發生的這些事情表示理解。
就是理解還是擋不住惋惜。
“可惜了當年幸苦打下的安北和安西。”
“當年基建不絕,在此投入的金銀也是極多。
“最可憐的當屬當地百姓,環境凋弊,生活水深火熱,還得忍受外邦侵襲。”
雖理解這是權利交替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還是恨不得穿進裡頭的周朝替她打戰。
萬歲通元年,契丹寇陷冀州,攻陷營州;唐軍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聖曆初,突厥率眾入寇媯、檀等州,攻陷定州,攻陷趙州,掠趙、定兩州男女萬餘人,所至殘害,殺刺史官員,焚燒百姓廬舍,不可勝紀。「1」
武攸宜、王孝傑等人在這幾年的討伐可謂是無任何成績,均大敗而歸。
邊境戰況告急,危機四伏,太宗高宗時期所擁有的對外碾壓式打擊不再。
仙幕短短的幾句話,在場的臣子們就看懂了整個周朝的軍事水平軍事向內收縮,對外戰爭失利較多。
“難怪創武舉。”武將們的眉頭皺得死緊。
尉遲敬德看得也是心急“這些將領和吃乾飯的一樣,沒一個能打的。”
房玄齡上前就是一個敲頭,“怎能如此說,不知全貌不作評價,怎能把禍全部放在將領頭上。”
糧草如何,兵力如何皆未知曉,說這些徒增煩惱。
尉遲敬德所言可不僅僅是他一人的想法,而是多數武將們的想法。
看著就很氣人
不過,作為一位有抱負有能力的皇帝,武則天可不是坐以待斃的人,在稱帝數年建立絕對權威,掌握絕對權力之後,那些曾經欺辱過她的外邦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部不會放過。
積極收複失地進行時。
仙幕這話就像是速效救心丸一樣給予在場的臣子們一劑強心。
不顧皇帝就在身邊,直接喊著讓他們打起來了。
李世民自然不會介懷,因為他也想喊。
他祖宗的,安西、安北丟失也就算了,突厥和契丹這兩個狗玩意兒竟然寇陷冀、營、媯、檀、定、趙六洲,更彆提仙幕沒有提到的其他洲縣了。
有誌氣,乾翻它
686年丟安西四鎮,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收複安西四鎮,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複爭奪的局麵;694年唐軍攻破連年侵犯唐朝邊境的突厥,破吐蕃勃論讚刃三萬餘人;695年王孝傑出兵攻打後突厥十月,其中的默啜遣使歸降武周;696年用郭元振離間計,使吐蕃君臣互相猜忌,其中讚婆舉部來降;700年唐軍攻破突厥十六座城池,唐軍六戰皆捷;701年吐蕃與後突厥聯合進犯涼州,郭元振調集秦中大將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吐蕃不戰而降,屈膝請和,獻馬、黃金、牛羊不可勝數。「1」
從高宗時期到武周執政前期丟失的大唐疆域已收複大部分,讓那個高宗時就堵塞的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從此藩鎮肅清。
大唐恢複國力,蓄勢待發。
此刻,掌聲雷動。
“就得這樣子”
“大唐的皇帝就應該有大唐皇帝的霸氣”
這一刻,沒人不覺得周皇是外人。
這一刻他們為這個大唐有這個周皇而驕傲。
隻要能夠乾過外邦,給予百姓們安居樂業,都是好皇帝
“雖然軍事沒有陛下強大,但丟失土地非她意,乃前期對外擴張過速必然帶來的水土不服。乃中原王朝權利交替外邦的野心不死,乃異姓女皇登基的權利不穩。不過咱喜歡她後期收複國土之姿態”
程咬金嫌棄地看了一眼對方,“這怎能和陛下相比較,咱們陛下的武功可是千古難尋,此人的軍事水平放在曆史已經算是很好。”
他們的陛下,可是仙幕蓋章認定的傑克蘇、六邊形戰士,怎能相比較這不是欺負人嘛
想了一下,程咬金修改,“算是非常不錯,給這些皇帝軍事成就排名能排行前列了”
李世民笑得開懷,雖然此人不是他李家的後代,也不是掛著唐君的名號,但他也如同臣子們一樣為此人感到驕傲開心。
“勝敗乃兵家常事,周朝前期丟失部分本就是邊境爭議之地,中原文明核心地界從未被威脅,已是極好。後期後來居上,能收複周邊不羈外邦,可見其軍事才能不下於曆朝賢能之君。”
一時之間,在場的大多數君臣眼中喜愛值爆棚,都是對這個周皇的欣賞。
在荊州府的小武則天更是激動得直接在榻上打滾,實在是太厲害了,太厲害了
前麵的吏治讓她心生絕對好感,但後麵的軍事收複國土部分實在是太激動人心了。
就喜歡看這種打擊外邦,收複國土的部分
等小女孩平靜下來,她眼眶竟然有點兒微紅。
她理解這人的不容易。
作為千古唯一的女皇帝,前期自然無法全力對外征服。
武姓入主李唐,形同篡位。
前期她得把精力放在提穩定異姓女皇上位的正統性,維護武周政權的穩定性上麵。
還有那些複雜的世家大族。
小武則天異彩連連,小聲呢喃“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你長成了我意料之外的大人。
“你比我想象中的優秀。”
石破驚天,你長成了千古以來的標杆性人物。
小武則天她知曉未來的路可能會走得比已知的未來更難,但她不懼。
因為她要比已知的她更強大
那武則天的一切真就那麼完美嗎
其實吧,武則天一直以來被詬病的最為強烈的並不是她的私德,也不是她的軍事實力,而是吏治。
開懷的諸人現在表演一個呆滯定型。
“仙幕方才不是已經介紹過吏治了,那吏治水平甚至可以和我們貞觀一朝比肩了,怎就被詬病了”
李世民連帶著臣子們百思不得其解。
而此刻荊州開懷的小武則天臉唰的一下子就白了。
小家夥緊張地拽緊懷中的枕頭。
有種不好的預感。
很強烈。
是的,吏治,前麵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的吏治水平是預備預與李世民比肩的,甚至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新出很多新型人才招商方式的。
那為何武則天的吏治才是被千年來詬病得最為嚴重的呢
此刻,殿中的每一個人呼吸急促,想破腦子也想不出為什麼原先表現得那麼美好的吏治還會有被詬病的地方。
是仙幕的標準太高還是
這其中有他們不知道的情況。
李世民緊張得手指蜷縮,他重視吏治,自然知曉吏治的重要性。
吏治不佳則國不寧,百姓生活崩潰。
他原以為這人的治下除了軍事一片祥和安樂
因為
武則天奉行酷吏政治。
整頓吏治、嚴懲貪汙是好事;設置銅匭,鼓勵群臣上書言事是好事;廣開言路,下情上達的好事。
但
濫用酷吏,冤殺者眾多。
就不是好事。
酷吏政治,是為唯一一個武則天被抨擊,但是武則天迷們難以說出反駁理由的抨擊點。
“酷吏”眾人心中一跳,多麼熟悉的名字啊,熟悉到沒有一個臣子敢相信,這玩意兒竟然會出現在他們唐朝。
“這不是就是漢武帝後期使用的玩意兒嗎”
有記性好的人反應過來了。
他們想起了漢武帝一朝備受後世嫌棄的酷吏政治。
人人皆如驚弓之鳥,人人命如草芥。
那是由上至下的官、民不聊生。
“不會吧不會吧”
在場的許多臣子一時之間如同火燒屁股一樣緊張。
“難道她也想漢武帝一樣提拔酷吏以壓權臣和反臣”
眾人雙目圓瞪,力求不放過仙幕上的一字一句。
李世民突然想到仙幕前麵說的被殺的李唐宗室。
如果隻是普通的吏治環境,李唐宗室絕對不會被殘害,但若是酷吏政治
李世民呼吸緊促,身為另類前朝,李家宗室
危矣。
以告密製開始凡屬告密之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潑皮無賴、農夫樵人,告密者國家供給驛站車馬和五品高官的餐飲費,武皇皆親自接見,臣下不得私自審訊。「1」
武皇很大氣,所告之事若屬實則破格升官,若妄言妄也不問責
彆具一格的納諫方式,和漢武帝的告緡製度效果有得一拚。
於是此舉一出轟動全國,四方告密者蜂起。
告密製所衍生出來的酷吏政治能夠最大程度的排除異己,打擊舊門閥士族,徹底打破李世民也無法脫困的關隴貴族壟斷的百餘年朝政。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打擊不讚同異姓女皇登基的朝臣。
酷吏政治,穩定了這個千古唯一一例的異姓女皇登基的統治。
但最為可怕的就是這些酷吏。
無本買賣最吸引的不是賢才,而是心懷鬼胎的小人。
生性殘忍的周興、朱南山、來俊臣等20位小人蜂擁入京,接連告密,掌管製獄,成為武周一朝最為殘暴的酷吏。
曆史評價這段曆史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而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後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1」
武皇統治的十幾年時間,酷吏和他們培養出來的徒子徒孫散布於大唐各地,他們用鼠目覬覦著大唐角角落落上的人與事物,對大唐進行著360度無死角的恐怖統治。
無論百姓有罪或無罪,無論宰相和臣子才能是否突出,無論將軍知不知名,是否為國家不可動搖之軍神。
還有李淵與李世民合起來的三四十多個兒女,以及皇子皇女身後的百子千孫。
數以千萬計的大唐子民陷入地獄。
羅織之獄,天下塗炭。
那是一個就連後妃公卿交臂就戮的時代。
那是一個人命不如草芥的時代。
一個陷入恐怖統治的時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