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部電影,誰也不是寧遠這樣的作弊者,當然不可能用多少拍多少,大多數導演都是3比1左右的耗片比。
當然,也有比較誇張的大牛,在這上麵跟魔怔了一樣,不計成本的揮霍。
薑聞。
他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創造了直到寧遠穿越回來前,也一直保持的國產電影耗片比的記錄。
171
至於傳言的二萬多比一,隻是單純指薑聞為了一張寧婧的照片,拍了兩萬多張,從中選出一張,並不是耗片比。
當然,17比1已經是很驚人了,要知道張藝謀那麼精益求精的大導,拍紅高粱的時候,耗片比也才35比1。
薑聞這記個記錄,未來無人超越。
不過這也跟零幾年以後,膠片被數字攝像機取代的原因有關。
但即使沒有數碼產品,這個記錄想要被打破也是極難的,畢竟不是誰都有薑聞那樣的膽子,更沒有金主願意讓導演這麼折騰,那可都是真金白銀。
那部電影總長也就134分鐘,按照薑聞的耗片比,等於他用掉了二千二百多分鐘,五十多本膠片。
當時的膠片都靠進口,一本就得上萬,單單膠片就花掉五六十萬。
那可是95年的錢,都夠彆人拍一部小成本電影了。
而那部電影,也花了製片方二百多萬美金,這還是沒有任何特效和大場麵的小清新電影。
換做二十年後的一步之遙,成本直接飆到三億多。
在寧遠心中,薑聞是個理想主義者,但不是一個好導演,因為成本控製也是其中一環,你能拍出好片也就算了,但花大錢拍爛片,消耗的隻能是他自己的口碑。
而張義謀就不一樣了,電影細節同樣錙銖必較,但成本也懂得控製,雖然紅高粱比平均耗片比稍高,但35比1的耗片比也高的有限,同樣不妨礙人家拿獎。
話說回來,紅高粱裡,薑聞是男一,男二就是寧遠旁邊這位騰爸。
這是寧遠最近對他的稱呼,藤汝俊也覺得挺好。
在紅高粱裡,藤汝俊飾演羅漢大叔,同樣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電影圈子,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就在這些人身上轉悠,你認識一個,扯著藤蔓帶出瓜,就能認識一串子了。
而現在這部電影,因為情節簡單,寧遠和藤汝俊發揮穩定,霍建起又不像薑聞那麼強迫症,所以預計一百分鐘的電影,最終素材也就不到兩百分鐘。
多出來的,大部分也都是關於景色的,畢竟霍建起在這個上麵同樣有點執著。
或許,就是因為他電影美術的出身。
這部電影以寧遠他倆為主,所以肯定要參考他們的意見。
當然,這個工作也是有酬勞的,隻是不多罷了。
一開始並沒有確定寧遠,但這些天的拍攝下來,寧遠的表現早就征服了他們,反而最後討論的時候,霍建起兩人都說必須要有寧遠。
兩天的看片選素材,也讓寧遠對電影幕後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霍建起敘述不囉嗦,更沒有說教的意味,他隻喜歡把最好的一麵展現給觀眾,無論情節、畫麵,還是語言,甚至配樂。
“關於景色的部分,是不是有點多了”康健民皺眉道。
霍建起卻有自己的堅持“這部電影的看點,不僅僅在劇情裡的父子關係上,還應該有湘西美景。”
頂點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