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和我丈夫,讓你們見笑了,他其實這段時間一直陪著我找專家,他我媽她都覺得我太敏感了,說我不懂珍惜”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麵對的都是陌生的人,麵對的是耐心的醫生,呂娜甚至不介意將一些生活的瑣碎。
林熙冬大概從字裡行間很快了解了這個家庭的情況。
韓永飛出生後,丈夫工作忙碌,這個孩子的母親就辭職全心全意帶著孩子,仔細注意著孩子的成長,保存著孩子身上每一個記錄,所以覺得孩子的發育有些問題。
中間還穿插著丈夫在外業務社交引發的一些家庭信任危機事件。
呂娜說的時候用自己的大手握住自己孩子的小手,絮絮叨叨闡述著她和孩子的故事,小朋友像是遇到了什麼好玩的玩具,又或者感覺到媽媽在和自己說話,都咯咯笑了起來,甚至還試圖說著簡單溝通話術,對著一旁的韓啟信表達快樂“麻麻,粑粑。”
韓啟信已經紅著眼眶,但他還是克製住,走到牆角邊,直接坐到地上,他低著頭,看不出表情,但是能感覺到他得那股煩躁。
林熙冬也在這中間理解為什麼這個檢查報告裡還有艾滋病檢查,因為這也能導致小兒發育不正常的因素。
邊聽邊構思著這些檢查記錄的緣由和孩子的成長路徑,林熙冬基本肯定呂娜和不少醫生述說的問題都是發育這一塊,所以檢查都是考慮發育不正常方向。。
時間過得很快,這一講,他們的問診時間就已經超過半小時了。
“所以一開始覺得是發育不良”林熙冬感覺差不多了,戴上聽診器,把聽診頭拿到了手上,對著乖巧的韓永飛晃一晃,在呂娜的配合下,伸入了暖暖的小棉襖裡麵。
聽診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安靜,小永飛很配合,呂娜也知道不能影響,直到林熙冬摘下聽診器才點頭開口“對,看了很多,都說薯條的發育情況良好,可是我就是很心慌,但是因為家裡這些事情,讓我都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隻想偏執的懲罰他或者我自己。”
“沒關係,對孩子就應該仔細一些,要是真沒問題,這是皆大歡喜的呀。”林熙冬參考不同年齡段小孩成長發育標準,韓宇飛的身高和骨骼確實已經偏向最低標準,心音是比一般強壯的孩子弱一些,肺部呼吸有一些濕氣,可是在看他藕節的手臂和圓潤泛紅的小臉蛋,她很難帶入有什麼疾病,“為什麼叫他薯條呀”
林熙冬想著相比較小朋友的問題,眼前的這個母親更需要治療,而且還是最簡單的治療方式。
呂娜聽到關於小孩的問題,眉眼又放鬆一些“很偶然的,在他能吃輔食的時候,我侄子正在吃薯條,他眼睛一直盯著,侄子就想給他吃,不過當時我攔住了,你肯定知道,小孩子不能吃油炸,不過當時還是碰到到嘴唇,他就吧唧吧唧嘴,還咯咯直笑。”
“後來發現是他像個海寶寶,對鹽特彆好奇,而且看到薯條就會笑得很開心。”
“你知道嗎夏天我每次親他,都感覺他鹹鹹的,有些大海的味道,我還糾結大海好還是薯條好”
“等等,你說說你親他的時候有鹹味”林熙冬本想幫她疏解一下情緒,可聽著這話,卻想到了一個要命的可能。
“對,出汗的時候不都這樣”呂娜困惑問道。
林熙冬又拿起了聽診器,自己直接蹲下靠近韓永飛小朋友的臉,這次她額外注意他的呼吸。
“咿咿呀呀。”辦公室裡很安靜,除了偶爾韓永飛對這個世界的表達好奇。
林熙冬的聽診器一直沒有拿下來,她半蹲在韓永飛麵前,任由這個小朋友在她臉上、身上探索。
兒童醫生的偉大,林熙冬從不懷疑。
雖然這個小家夥還算安靜,就是這個小手力道很足。
林熙冬想著,這可能是這世界上第一個在她臉上、身上為所欲為的男人。
五分鐘,十分鐘
所有人都安靜了足足半小時。
林熙冬才觀察到了一個新的現象,一個很細微的現象,隻在一瞬間,他的呼吸聲比其他時候都重。
“薯條媽媽是混血還是少數民族”
“混血,不過是我外婆那輩了,我外婆是美國人。”
林熙冬在電腦上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她想開的檢查單“薯條媽媽,要給薯條做一個特彆的檢測。”,,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