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你們有沒有喜歡的專業,說出來奶奶也給你們推薦下好的學校。”趙老夫人也怕幾個孩子對這方麵不了解,正好她在,也能幫上點忙。要她說最好的學校肯定都是在京城的,她自己也希望孩子能去京城。不過這一切還是要看孩子們的意願和本事。
隻是她打定了主意,等孩子們都考上大學,不管在哪她都搬過去跟孩子們住,也順便幫忙照顧下一代。
楊欽結婚最早,如今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大的閨女六歲,小的三歲。楊銳家也是兩個,大的四歲,老二六月出生才剛過了半歲。楊珠珠家三胞胎三歲,也是幾個孩子裡最皮的。再就是楊錦了,他家的兒子今年兩歲,兩人本來是打算今年再要一個孩子的,如今看來計劃也要取消了。
楊家上一代兒子多,這一輩也就楊欽家一個閨女,小丫頭很聰明,有大姐的派頭。
說起考大學這事,張紅翠最先發言。“我就不去了吧,孩子小離不開親媽,再說了我初中也怕考不上。”張紅翠說的是事實,家裡孩子多,如果都是上大學肯定要丟給楊撫琴照顧,她一個人年歲也不小了,恐怕照顧不過來。她就想著自己留下幫著照顧孩子。
家裡孩子多是事實,楊珠珠想了想說道“如今這事還沒影呢,他們開會不得商量個一年半載的,到時候文彥也一歲多了,咱媽也能照顧的來。至於其他幾個城裡不比咱們農村,應該有托兒所,到時候把孩子送去就好了,就是辛苦咱媽去接送孩子。”
楊家的幾個孩子是文字輩,楊欽的閨女取名楊文敏,一般農村取名閨女都是不算排行的,楊家不在意那些,就給按照排行取的名;他兒子取名楊文棟,寓意國家棟梁。楊銳的兩個兒子,老大叫楊文曄,老二年底取了楊文彥。楊錦家的孩子取了楊文翰。為了這個羅曉禾沒少說他,實在是這個名字比劃太多,寫起來麻煩。
因為現在他們還沒有正是入趙家的族譜,所以沿用的楊這個姓,其實他們心裡都明白,改姓是早晚的事情。好在這幾個名字就算是改姓也好聽。
楊珠珠家的三胞胎也給取了大名,名字是兩口子商量的,分彆叫宋永康、宋永寧、宋永安。也許是因為兩人都死過一次,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健康長壽安寧。
幾個孩子歲數相差不多,到時候可以送到一所學校,這樣接送孩子也方便。
楊珠珠之所以想讓張紅翠去上學,也是不希望將來兩口子因為文化差異大而出現分歧。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短時間內也許兩人沒什麼,十年二十年之後呢將來二哥辛苦工作回來跟妻子聊天,聊什麼總不能一天到晚柴米油鹽吧天天這樣,總會膩的。
趙老夫人讚同的點點頭,她說道“孩子你不用擔心,你要是怕你媽辛苦,到時候出錢雇個保姆幫忙照顧著就行。我也讚同你去考大學的,你想過沒有,將來楊銳帶著你出門,人家一問你初中畢業,彆人會看輕你,連帶著也會看輕你男人。我不是危言聳聽,這是很現實的事情。如果你努力了,考不上那咱沒辦法,可你連去都不去,這就說不出去了。”
張紅翠一聽有這麼嚴重,她看看楊銳在看看孩子,最後還是咬咬牙同意了。老夫人說的那些她還真沒想過,主要是這裡的人大多沒文化,她這水平算是高的了,彆人隻有羨慕她的,誰會嘲笑她。
實際上張紅翠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她也想到,如果家裡人都去考大學,就她一個人不去,將來人家都是大學畢業了,她在妯娌之間就矮了一頭,說話也沒底氣。這也不是她願意看到的。
說通了張紅翠,大家就開始討論專業的問題了。理工科費腦子,梁萍萍和羅曉禾都選擇了文科,羅曉禾這兩年教孩子讀書,漸漸喜歡上了這個,她想去做個教師,梁萍萍想了想也說跟她一樣好了。主要是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乾什麼。
張紅翠看倆妯娌都去當老師了,她就看向楊珠珠,她不想自己一個人,可是對老師也沒興趣。也不是沒興趣,主要是她沒耐心,容易暴躁,她覺得這樣的自己不適合當老師。
“我覺得二嫂可以考武校,”見張紅翠看向她,楊珠珠分析道,“您看,您性格直爽,有功夫,自己本身也喜歡這個,不去考武校太可惜了。將來畢業說不定還能當軍官呢。”武校畢業能不能當軍官她不知道,可是這不妨礙她給張紅翠畫一張大餅。
這人就得有個盼頭才能有動力。
羅曉禾也跟著附和道“可不是麼,如果二嫂能考上,將來就是咱們三個中唯一的官了,要不是我對這個不感興趣,我也想去。”
張紅翠笑道“真有你們說的那麼好”見大家都點點頭,她笑嘻嘻的一拍手,決定了,就去考武校。
趙老夫人搖頭失笑,她這個孫媳婦也太好忽悠了一點,彆人說什麼她都相信,性子單純的很。什麼武校出來就是軍官,聽她胡說呢。想要當軍官,那必須的是軍校畢業才行,而且是很優秀的學生。武校出來的,能當上軍官的少之又少,大部分就是當個教練,給國家培訓人才。不過,這也很不錯了,隻要能給國家培養人才,不管是什麼出身都是值得尊重的。
四個女人裡,三個都說完了,就剩下楊珠珠,大家都齊齊望著她。楊珠珠說道“我跟二嫂一樣,我也準備去武校。說實話,自從有了這三個皮猴我都很久沒摸槍了,手癢的很。我想去武校看看,說不定能碰上彆的什麼傳人呢。之後我想開一個武館,收徒。”
這個是她早就想好的,大學四年,等她畢業也到了國家鼓勵個體創業的時候了。
她一直沒有忘記二十二世紀的時候,她爹對她的期望,開武館把楊家的功夫傳揚廣大。
張紅翠眼前一亮,她說道“這個主意好,我也不去當什麼軍官了,到時候跟你一起,咱們姐妹倆就開武館,收徒弟。”收徒弟好啊,再說願意學武藝的徒弟身板都不錯,她也不用擔心收不住力把人訓練壞了。
女人都說完了,到了男人,楊欽想從政首選就是政法大學了。他有這個念頭不是一天了,因為他看的明白,當初何老二之所以敢這麼對他們就是因為家裡沒人。不要說有楊表舅這些親戚,因為老爺子是不會拿家裡的事情去求助他們的。何老二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敢這樣,而楊家因為是外來戶,就算有人看出何老二不對勁兒也不會告訴楊家的。
說到底還是他家沒有人脈地位。
楊欽的老丈人彆看隻是個鎮長,可教給他的東西不少,也正是如此,楊欽才想著走仕途。這個想法在遇到趙家人之後越演越烈。
楊銳呢,居然想要去當律師,這個大家真的沒想到。
他有這個想法說白了也是因為何老二。當年何老二一句不是故意的就把撕毀他大學通知書的事情帶過,他即便是心有憤怒也不能發出來,隻因為他是他的養父。在彆人看來他是不能違逆何老二的,哪怕何老二的這種行為不對。
那個時候他就在想,怎麼才能讓這些自以為是的人知道自己是錯的,怎麼才能給那些與自己一樣的人主持公道。
後來,還真給他想出來了,那就是學習法律,當律師給人打官司,給人普及法律。
宋時元本身沒什麼愛好,考不考大學他無所謂,自然是楊珠珠去哪他就去哪了。
楊錦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報考軍校。他心想,家裡乾啥的都有,好像就沒有人進部隊,他不如去考軍校,將來正好彌補這方麵的短板。
趙老夫人一直笑眯眯的聽著孩子們討論,等他們都說完了,她才說道“你們說的都挺好,我看不如這樣吧,楊欽哥倆考政法,這所大學在這方麵算的是頂尖的了。萍萍你和曉禾不如去京師範或者外國語大學,曉禾高中畢業,我看學門外語挺好,你想當老師將來也可以當外教,不想當老師可以當翻譯,如果成績特彆優秀甚至還能進外交部呢。萍萍初中畢業,外語學起來可能吃力一些,不過多學點也很好。至於你們幾個,我看不如去試試軍校吧,不管是從資源還是質量上,軍校比武校上一個檔次,國防大學就很不錯。”
老夫人給推薦的這幾所都是國內頂尖的大學,且都是京師的。這樣將來孩子們周末還能聚一聚,不至於因為讀書兩地分隔。
其他人不知道這幾所學校的具體情況,隻聽老夫人覺得好,就認為自己能考的上,緊跟著點頭。倒是羅曉禾幾個上過高中的,心說奶奶對他們可真有信心,挑的都是國內頂尖學府,萬一他們考不上豈不是丟人。
當然趙老夫人不止給他們介紹了這幾所一流學府,她也怕孩子們考不上,還給介紹了其他不錯的一流學府,二流的也選擇好的介紹了幾個。說這麼多也是讓孩子們對學校有些了解,到時候根據情況多些選擇。
趙老夫人也是怕孩子們考試的時候她出不來,不能當麵給意見,因此就提前給他們分析一通。
不過她也有私心,說的這些學校都是京師的,就是希望將來孩子們去京師。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