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收回,她才不喜歡裴稹這樣的老男人,他都這麼大了,還跟師父一樣沒娶親,果然是有原因的
小女郎的愛來得快,去得更急。
於是,等到裴稹跟李白熱絡完,笑眯眯蹲下身子,溫柔跟七娘打招呼時,隻得到了七娘一張冷漠臉“裴伯父安。”
李白一口老酒噴出來“噗。”
裴稹捂住心口,大為受傷。
“我與李十二白同年同歲,不過就比他大幾天而已七娘啊七娘,當初在東都,我天天給你買吃食的情誼都忘光了嘛。”
她當然記得,東都的水席太好吃了。
七娘心虛地舔了舔嘴巴,錯開視線。
兩個男子都摸不清七娘的脾氣,倒是一旁倒酒的胡姬笑了,捂著嘴用粟特語嘟囔幾句,見眾人聽不懂,又慢慢以漢話解釋“郎君,小娘子這是吃醋了。”
裴稹和李白對視一眼,彎腰捧腹大笑,差點直不起身來。
七娘“”
有這麼好笑嗎
兩個沒營養的人笑鬨完,喘勻了氣,叫胡姬退下去,還想摸摸七娘腦袋,被毫不留情地避開了。嚇得裴稹把店裡的小吃都點了一遍做賠禮,七娘這才勉強不跟他們計較。
裴稹終於想起正事,長籲一口氣,問李白“十二白,你信上說要參加今年京兆府的府試,當真嗎”
李白海飲一碗酒,歎道“當然,縣試解書和一應文狀我都帶來了。”
他說完這話,就看裴稹的表情有些微妙複雜起來。
李白湊近,低聲問“怎麼,有何不妥嗎”
“你也知道,如今我阿耶得重用,我便被趕鴨子上架,安排到了陛下身邊侍候。”這一方小天井再無旁人,裴稹卻將嗓子壓得很低,腦袋快要撞上李白了,“今年五月裡關中下了連陰雨,京畿各縣正趕上收麥曬麥,幾乎大半都發芽了。”
這事兒李白知道,方才入金光門還跟七娘講過。
裴稹見狀,繼續道“因這事朝廷要開倉放糧,天子眼皮子底下也沒人敢作祟,隻是,城郊太倉要管著皇室、百官、諸軍等各處的糧餉,一時還真供應不上這二百萬石救濟糧。所以,有人就把主意打到了東西兩市的常平倉上。”
常平倉乃是高宗永徽六年大雨,道路衝斷,導致京中米價飆升,這才特意設立的。
可以說,這就是一道保障京師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防火牆。
如今,要拆了京中百姓的西牆去補東牆,甚至還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花銷,民間怨聲載道,陛下也覺得失了顏麵。
這就是裴稹提起此事的緣由了。
“陛下經過此事,深感務農人才之重,與幾位大相公一合計,打算今年在鄉貢常科裡設立一項孝悌力田科2,由各州縣官府舉薦上來。”
這名字聽著就很好懂,被推薦的人須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還要特彆會種地。
七娘扁扁嘴,臨時抱佛腳,要求還挺多。
她不覺得陛下一下子就能找到這樣的英才,索性偷偷舉起食箸,自顧自地吃起美味來。
李白驚訝之餘,便疑惑道“多開設一科也是為國尋良才,與進士科並不衝突。裴三郎,你到底跟我打什麼啞謎”
裴稹彎著眼笑而不語,半晌,才開口“劍南道各州的舉薦奏章是到的最早的。陛下前日看過之後,麵色很是古怪,隨後便召了吏部考功司與禮部尚書來,問起童子科的事宜。”
李白聽到劍南道三個字,眼皮微跳,有些不好的預感。
他麵上的笑容失了蹤跡,正色道“裴三郎,你說這個做什麼你知道那上麵是誰,對嗎”
裴稹迎麵直視李白“那你猜猜,綿州府衙舉薦之人叫什麼名字”
李白知道預感應驗,無奈地歎了一氣“是李樂央嗎。”
這話雖是問句,卻絲毫沒有疑問的口氣。
裴稹不直接回答,看七娘忽然瞪圓了眼,嘴裡的魚膾都忘了咀嚼,忍不住笑了“要不是你信中提起七娘已入了李家戶籍,我猜破腦袋也想不到。”
又道“陛下為此,還特意問起童子科女童應試的事情。禮部那頭倒是猜到了陛下的心思,隻順著應下來,吏部考功司卻不鬆口。”
這些年,貢舉選拔的權力一直在由吏部往禮部轉移。
這次考功司與陛下作對,好日子也快到頭了。
裴稹話未說儘,李白卻聽明白了,有些擔憂地看著七娘。
七娘的身份還沒搞清楚之前,他原本想聽阿耶的意思,叫她乖乖藏著。誰能想到,才到長安第一天,七娘已經在陛下那裡張揚留名了。
李白頭疼地問七娘“彆愣著了,你自己怎麼想”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