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那叫古箏但這個顯然不是啊。”
艾德蒙輕哼一聲,聽夠了愚蠢發言,才終於舍得開口為眾人解惑
595
“那叫嗩呐是一種吹管樂器,曆史非常悠久,是華夏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懂不懂”
“可它長得好醜。”
艾德蒙意味深長地說了句“那是因為你沒聽過它發出的聲音。”
“聲音怎麼了”
“自己聽。”
“e,那濱崎直原懷裡抱的又是什麼”
艾德蒙朝台上看了眼。
“三味弦”江扶月挑眉,“不愧是r國樂器之王,看上去還不錯。”
濱崎直原抬眼,目光徑直落到她手上,語氣平淡“你的嗩呐也很特彆。”
四目相對,又一觸即分。
評委宣布“交流”開始。
兩人先低頭檢查手中的樂器。
濱崎直原撥弦試音,江扶月則檢查嗩呐活芯。
傳統嗩呐由哨、氣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構成,其中“芯子”最為重要。
傳統嗩呐的芯子為單管式,上個世紀著名管樂演奏家郭雅誌先生發明了嗩呐“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呐可以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係。
嗩呐的表現力由此豐富。
二十年前,一位名喚“奇譚映月”的隱世演奏家在“活芯”裝置的基礎上,發明了一種“千手菩提”的演奏方式。
從現存的音頻資料來看,這種演奏方式不僅可以臨時變化半音或半音階,還能在指法不變的前提下將嗩呐當做高半音的移調樂器使用。
更絕的是“活芯”推進後產生的音程關係上的徽小偏差,被他通過控製嘴勁兒進行了有效的調整和修正。
一曲演奏下來,堪稱完美
可惜,奇譚映月從留下那段傳世級彆的音頻後,至今已消失二十年,期間再無他的演奏作品問世。
評委懷特看著江扶月手中的嗩呐一時之間陷入惆悵。
他有幸聽過那段音頻,當時就被深深震撼了,留華期間,一直想要拜訪這位奇譚映月。
可惜
“懷特先生”旁邊的人小聲提醒。
他這才收斂思緒,拿起話筒“下麵請兩位演奏者報上演奏曲目。”
濱崎直原“我的演奏曲目是神田祭。”
江扶月言簡意賅“百鳥朝鳳。”
懷特“我宣布,演奏正式開始。”
濱崎直原目光一凜,抬手撥動琴弦。
幾乎在同一時間,江扶月氣沉丹田,吹出第一個音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