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安姐兒腦海裡浮現的還是那個被熊熊烈火包圍的蠻國大殿。
那個朝代征戰無數、號稱被戰神護佑的蠻國君王,和他得意於世人的一乾戰將,因為藥物的關係最終都趴在了地上,從開始氣急敗壞的叫囂,到最後恐懼的喊叫。整個大殿的火越燒越旺,煙火充斥著大殿每寸地方。
嗬嗬,十年了,終於幫你們報仇了,父親,娘親,哥哥,弟弟,還有王伯王嬸。心願已了,我很快就可以和你們團聚了。
安姐兒倚靠在跳舞的朱紅大鼓邊,嘴角時不時的冒出一股股鮮血來,臉上卻綻放出笑容,明媚於烈火與哀嚎聲中。懷中抱著琵琶,噔了噔噔不再是宴前安排好的海青拿天鵝,輕輕、慢慢地彈起了家人最愛聽的夕陽蕭鼓。歡快的節奏中似乎回到幼時,兄妹三人在庭院裡笑鬨一團,院角前的一叢竹子前,父親烹茶,母親彈著琵琶溫柔地笑著。陽光明媚,歲月靜好。
安姐兒是何許人也,來自越朝南國,一個戰亂不斷、所謂的英雄輩出、百姓遭殃的年代。安姐兒生在一個典型的南方水鄉小戶人家裡。父親是個秀才辦了個私塾,不大,上午教學生,下午在自家書房看看書教大哥兒讀書寫字,有時趁著天氣好就在後院院子裡坐著曬曬太陽喝喝茶,看書烹茶。娘親或是拿個繡品在一旁繡著或是抱個琵琶彈奏一曲,看著院子裡玩鬨的孩子們。安姐兒和哥哥弟弟總能在院子裡找到樂趣。服侍的一對老仆路過院廊也會樂嗬嗬的。小富即安。
雖然世道亂,聽說邊界多有搶奪,但北邊有國都,更南的地方是大海,想著就算戰事也離這祥和的水鄉很遙遠吧。這時,普通百姓誰也不知道北方的蠻子已經突破了邊防單刀直入,好攻打的城池燒殺搶掠完就走,不好攻打的繞道走。南國各州府征調的軍隊就在蠻子後頭跟著跑。就這樣蠻子一路搶奪到了南方。
永歌五年,安姐兒七歲,昔日風景美如畫的小鎮變成了煉獄。什麼是刀山火海人間地獄,再也不用憑話本裡的描述想象了,小鎮的人也沒機會看話本了。安姐兒被老仆塞進了院子角落裡的觀景假山裡,洞口即刻被石頭封上。透過石頭縫,安姐兒看到了提著長刀到處亂闖放火的蠻子,聽不懂的蠻語叫囂著伴著粗曠的笑聲,耳邊近近遠遠的哭喊聲就沒停過,一整晚夜空都是通紅的全鎮被屠,一片廢墟,世上再也沒有名為長青的水鄉了。在朝廷的邸報裡關於這場戰亂隻會有“一個鎮被屠”的文字敘述,每個人的名字都在“一個鎮”裡,在不認識的人眼裡這就隻是一個消息。十天後,在朝廷的捷報裡有則消息“趙勇大將軍率領南隊在臨海澄守郡打敗了蠻國敵軍。”朝廷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整個南國在蠻子沒有經過的地方,還會做著盛世太平的美夢。
等房子都燒完連煙都不冒的時候,時間仿佛都靜止了一般,四周一片沉寂。天真爛漫的小女孩沒了。堵在洞口的石頭小孩子根本推不動,安姐兒靠著洞壁上的青苔雜草、石縫間一小灘積水不知熬過了幾天,感覺自己連手指動一動的力氣都沒有了,拖了一段時間又能怎樣還是要死了,就這樣死嗎好不甘心不甘心,比奶貓的叫聲還小的嗚咽聲最後掙紮著叫喚著親人。忽然,石頭移了開,刺眼的光線恍的眼睛都睜不開,安姐兒被抱了出來。
“命真大”暈過去前似乎聽到了一個低沉的聲音,“隻想要活著,還是想要報仇”安姐兒拚儘力氣想大聲的喊出來,但估計就是嘴唇動了下,聲音有沒有蚊子聲大都不知道,不知道那人聽見沒,我要報仇
韓鈺,救了安姐兒的人,南國淮河韓氏。鐵打的氏族,流水的王朝。淮河的韓氏就屬於這鐵打的氏族,並且還是領頭的。嫡係的韓公子正在遊學,身邊僅跟著一個趕車的馬夫。為什麼朝代幾經更迭世家還是世家,不是沒有道理的。
馬車走了一個多月後,停在一片望不到邊的大湖岸邊,修整了一晚,第二天清晨,遠處的湖麵緩緩駛來一船。途中多有小島,終於在快要日落前靠了岸。安姐兒跟著韓鈺進了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後來知道這叫塢堡,不為外人所知的塢堡。
偏廳,兩位管事的人向韓鈺行了禮“公子”
韓鈺看著安姐兒“你有最後一次選擇的機會。做了決定後,再沒有回頭的路了。”安姐兒直視著韓鈺平靜地說道“報仇。”不是為了報仇怎麼還會活著呢。
“韓九。”“是”其中更高的男子回答到。
“去吧。”“公子大恩”安姐兒行了個全禮,轉身跟著韓九走了。隻要能讓自己報仇就可以了,至於其他,又關我什麼事呢。
此後僅見過一回,南國的宮宴上。彼時,韓公子在世家的坐席中,霽月清風;安姐兒在大殿中央,羽衣翩躚。
一路向北,走過一片荒蕪,一片樹林後幾棟建築獨立一方,房子的後麵就是島的儘頭,峭壁斷崖。
穿過質樸而厚實的大門,進入院子時,韓九目視前方腳步未停“再出這道門的,要麼是堅持到最後的人,要麼就是死了的人。”背後的門緩緩地關合上,最後一道陽光也沒了。
光陰似箭,永歌十五年。五年前楓國上京,一個之前默默無聞的藝團,在上元節百花鬥豔的宮廷夜宴上,壓過了百年梨園,得君主之言“識韶光,餘之無色矣”,一舉成名。幾天後上京最大的園子仿其演出,演出之人俱是名角,看客無不覺得驚豔。但不知道誰傳出,宰府大人言之“形意未及其十之一二也”一時之間“韶光”之名更被眾人津津樂道,無不想慕其風采。然,上元節後韶光再無出演,對外宣稱,要用一年的時間為下一個上元節排練出最好的表演,並且已應了北國國君之約。之前不是沒人想強行“邀約”,再怎麼出名也還是伎子,但聽此消息後都偃旗息鼓了。
一年後果然,在北國都城,韶光以更驚人的技藝、更新穎的表演方式、更美的人兒,名動天下韶光還是堅持一年上元節。列國均有傳聞韶光隻應強國國君之約;韶光隻獻巔峰之作,既已巔峰,為不落其名,故每一次表演驚歎世人後又成絕響;韶光之技藝之美人隻應天上有,世間各國頂尖藝團,皆是望塵莫及故連各國百姓都以國君邀約到韶光為榮,官員又以能參加韶光夜宴為得意。
永歌十五年,上元節,韶光應蠻國國君之約,進入了雄偉的宮殿。
殿外,今夜烏雲遮月,冬雷悶響。與之相反,整個都城都在喧鬨著,高空俯瞰還以為群星落地,星河一片。宮牆內最高的大殿中,燈火通明,觥籌交錯,美酒佳人,歌舞生平。
後世史書有載,永歌十五年,上元夜,天雷天火降於蠻國國君宮牆內夜宴大殿,國君及其臣子無幸免者。
暫不提列國百姓都覺得這是蠻國國君殺孽太重導致的禍事,甚至暗暗拍手叫好。對於同樣未能逃出火場的韶光,那就真是天妒紅顏啊,未能見韶光之美者終身引以為憾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