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中都大慶殿內,又是一日早朝,洪亮的慣例聲在殿內響起。
今日是宣武十七年十二月初五,太子趙瑜監國的第七天!
殿內的禦座台上,隻有六七歲的趙瑜身穿著太子冠服,一副小大人模樣地端坐在上麵。
在他旁邊,還侍候著夏皇的大太監普海鴻。
當然,雖然有普海鴻侍候一旁、雖然坐在禦座台上,但趙瑜自然不是坐在龍椅上,而是在龍椅旁邊另外擺了一張椅子坐著。
夏皇還沒死呢,趙瑜隻是監國,又不是登基,誰敢坐夏皇的龍椅?
此時,粉雕玉琢的小小趙瑜坐在椅子上,正迷糊地望著台下整齊排列的眾多朝臣,眼皮像是很沉重一樣,時不時的垂下。
畢竟還是幾歲的小孩,正是嗜睡的年紀,早早就被人從床榻上拉著來上朝處理國事,也是難為他了。
不過台下的大臣可不會因為趙瑜年紀小就怎麼樣,在他們眼裡,趙瑜是儲君,是擔大任的人,都把他當大人看,所以殿內那慣例聲剛落下,台下的大臣中便有一人站出了班列:
“啟奏太子殿下,臣有本奏!”
“自古外亂中乾是為禍事!”
“如今天下雖靖平,但京畿左側時而還有民亂匪患發生,且西邊的吐蕃國也一直對我大夏虎視眈眈,現在更是蠢蠢欲動,時常出現邊境摩擦,這些對中都都產生了巨大威脅。”
“可我大夏幾經大戰之後,中都十大禁軍損失嚴重,已不足半數,這於中都安危極大不利,也無法有效應對外亂!”
“是以,臣建議儘快補足十大禁軍,以確保中都安危,護大夏社稷穩定!”
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回蕩在整個安靜的大慶殿內,把正瞌睡的趙瑜震得清醒了幾分。
聞聲,趙瑜和殿內的眾多大臣紛紛看向了聲音響起的地方。
就見說話的是站在右邊班列的一名半百官員,略顯富態的身上穿著一件從三品官袍,正是同簽書樞密院事,張常廉。
看到說話的是張常廉,殿內一眾官員下意識地瞥了瞥站於他那列為首的武驊。
張常廉是樞密院的官員,是太子一係的人,現在也可以說是國舅黨的人,眾大臣一看到他提出問題,立馬就敏銳的意識到國舅黨又要搞什麼事了。
畢竟中都禁軍缺員是一直都有的問題,從宣武第一次北伐戰敗、造成禁軍重損開始,中都禁軍就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滿編,這是曆史遺留問題。
如今張常廉突然提出要補足禁軍,大家自然感覺到了有些不同尋常。
不過此時殿內的一眾大臣並沒有隨意出聲,隻是瞥了眼武驊之後,又紛紛望向了禦台上的趙瑜,靜觀其變。
而趙瑜,年紀小、心思單純,聽到張常廉的話之後,卻是徑直點頭:
“張大人言之有理,禁軍缺員是要儘快補充,不然敵人打到中都都沒人守衛了,就像上次契戎大軍兵圍中都一樣!”
趙瑜儘力裝著大人的模樣,不過其聲音實在太過稚嫩和單純,讓得他看著有些搞笑。
而說完之後,他又眼巴巴地望著張常廉:
“張大人這是要準備招兵麼?從哪裡招募?”
聲音一出,殿內許多大臣也都看著張常廉暗中露出了冷笑。
這些大臣,多是慶王和藺黨一係的官員!
招募兵員補充禁軍?
這事要是真這麼簡單,那禁軍的缺編就不會成為曆史遺留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