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
自從長寧公主回到中都後,沉寂的燕王府終於有了動作,中都也頓時開始接連發生大事。
宣武十八年十月二十七,燕王府對外宣布,燕王林蕭和長寧公主喜結連理,但因為先帝未出殯,婚慶延後。
宣武十八年十一月一日,燕王林蕭終於應眾文武大臣所請,為大夏計、為天下計、為江山社稷計,登基為帝!
當日,林蕭便在眾大臣的籌備下,舉行登基大典。
這次的新皇登基大典很特殊,它在新皇林蕭的要求下,並沒有按照慣例在皇宮大殿內舉行,而是在宮外、在先帝靈前,以順應‘靈前繼位’的程序。
此時!
陽光普照,萬物複蘇!
初升的陽光下,整座中都城泛著一層金光。
皇宮外的宣德門前,華蓋旗幡林立、禦台高築、士兵警戒、群臣列站台下,烏泱泱的一片。
在士兵警戒外的大街小巷,更是百姓彙聚,萬人空巷!
整個中都城,此刻仿佛所有人都彙聚在了這裡,一片人頭湧動,所有人都抬頭張望著,望著宣德門前那禦座高台上佇立的高大身影。
那身影是林蕭!
他此刻一身帝王冕服,背對著宣德門、麵朝南麵,君臨禦台,俯視著台下所有臣民。
而此時,也正是在舉行著林蕭的登基大典!
於城外登基、當著萬民的麵登基、於萬民親眼見證下登基,這是中原王朝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事情!
這也是普通百姓第一次親眼看到一位帝王登基的過程!
如此特殊之事,隻因先帝靈柩在宮外,隻因林蕭的要求!
強勢如林蕭,縱使是群臣極力反對這樣做,也隻能依命行事。
而在林蕭的要求下,登基大典亦是簡潔,在主持大典的讚禮官蔡昌德地指引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蔡昌德是先帝在位時的禮部尚書,是一名德高望重的老臣,他以前雖然也是國舅黨的人,但那是因為趙瑜是先帝的嫡子才支持國舅黨的。
後來武驊叛亂、又曝出趙瑜是假的,這位老臣直接就氣急敗壞地撂挑子不乾、賦閒在家了,這次林蕭登基,他才重新被請了出來。
而蔡昌德行事也真是一絲不苟,穩穩地拿捏著禮製,引導著林蕭祭告天地、宣讀《登極詔》、接受傳國玉璽、接受百官三跪九叩大禮等等程序。
直到忙活了小半天,整個流程才走完,來到後麵的宣讀《即位詔書》。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林蕭又不按常理出牌了。
原本《即位詔書》是由禮部官員代為宣讀的,可林蕭卻接過了這事,直接親自宣讀,並且也不按《即位詔書》上那些文縐縐的詞來,而是以自己的方式。
此時,完成一係列登基程序的林蕭,就直接站在禦台上,麵對著宮外的無數臣民,直接高喝:
“今日,朕為夏皇!!”
“朕之所以登基,隻為延續大夏基業,守我漢家江山源遠流長!”
“自此以後,新朝國號依舊為‘大夏’,今年年號依舊為‘宣武’,逾年改元,續我大夏正統!”
聲音出,林蕭頓了頓。
而聽到林蕭的這話,四周無數百姓卻是心中嘩然,個個不可思議。
林蕭是‘林’姓,與大夏皇室的趙姓是兩個姓。
按理說,他登基之後,已然算是改朝換代了!
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當皇帝,為彰顯自己的不同和霸業,都會選擇重新立國號和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