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內!
內廷宮門前。
錢宇赫、尹皓和曾伯謙幾人商議完畢之後,麵對內廷宮門而立,滿身堅定,沉默不語。
而隨著之前那兩名官員的離開。
很快,外麵就有其他官員來到了這裡、來到了內廷宮門前,與錢宇赫等人站在了一起。
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外麵來的官員越來越多,到後麵人數更是達到了二三十人!
這些官員,皆是先朝時期的老臣,有錢宇赫一黨之流,也有正直的官員,就連一向不結黨、剛正不阿的禦史中丞於加正都來了!
他們過來,皆是為了向長寧皇後請命,請長寧皇後下懿旨催辦敲了登聞鼓的任家一案!
任家一案證據確鑿,可以說直接拿了人就可以問罪,但副審洪憲帶人前往睿王府捉拿人犯時,睿王府卻拒絕配合辦案,讓得案子卡住,這以嚴重影響律法的公正。
是以,許多大臣聽到消息之後,都是過來請命了,哪怕是那些不是跟錢黨一邊的正直大臣,都有人過來了,為的就是正義!
而禦史中丞於加正,今日就是為了正義、為了維護朝廷律法而來!
隻是,這些正直的大臣不知道的是,他們在維護正義的同時,也直接幫助了錢宇赫等人、幫助著錢宇赫等人不為人知的私心!
錢宇赫等人打著為國為民的名義請命,讓得那些正直的大臣直接成為了他們的幫手!
而那些正直的大臣,性格剛烈、固執,眼裡最是容不得沙子,一到這裡就成為了主力,義正嚴詞地要見長寧皇後,並且揚言長寧皇後要是不下懿旨催辦案子他們就不離開,讓得內廷宮門前瞬間變得激烈,也讓宮內的氣氛變得緊張了起來。
在這局勢下,那些大臣也是說到做到,在錢宇赫地帶領下,眼見長寧皇後沒有回應,他們真就在這一連請命了好幾天,直接讓內廷的壓力拉滿。
還不僅於此。
就在錢宇赫等一大幫大臣在宮內請命時,外麵的中都也是流言四起。
不知道什麼時候,中都城內開始流傳起了睿王林業的流言。
有人說,任家一案證據確鑿,但睿王府不配合,是睿王在對抗朝廷、等候皇帝回京為他脫罪。
有人說,睿王是皇帝的皇叔、唯一血親,斷然不會讓他被問罪,縱使是罔顧律法,皇帝也不會處置他。
有人說,皇帝推行依法治國,但在任家一案上,要率先踐踏律法了!
有人說,皇帝為了給睿王脫罪,很有可能會不顧登基時的詔令,讓先朝變前朝,這樣新朝就能不問前朝罪了,既能維護新朝律法不被踐踏,也能為睿王脫罪,兩全其美......
有人說......
各種猜測和流言在中都城內四起,愈演愈烈,最後滿城皆知,滿城熱議。
那架勢,把林蕭都架到了風尖浪口,把他一路在百姓心中建立起來的偉岸形象,頓時變得有些飄搖了起來。
畢竟,人言可畏,越議論,百姓就容易以為是真實!
麵對這種情況,就連朝廷的軍隊都坐不住了,中都的衛戍軍當即戒嚴城內各條大街小巷,驅散聚眾熱議之人。
而軍中和朝廷的一些特殊部門,則是立馬行動了起來,在城內開始搜查散播謠言的人。
中都內外。
城內流言四起,宮內大臣請命,頓時就讓整個中都一片風雲湧動,亦是讓內廷充滿了壓力。
整個中都,熱鬨非凡!
不過麵對這種情況,宮中的長寧皇後卻依舊無動於衷,依舊沒有任何懿旨傳出,任由錢宇赫等大臣等候在內廷宮外,任由外麵風雲湧動。
而中都這樣的事情,自然也很快就傳到了林蕭那裡!
......
江浙省北部的邊界外。
這是一片寬闊的曠野,曠野上此刻正延綿著一大片白色帳篷,帳篷之間和四周正有一隊隊精銳的士兵警戒巡視,正是大夏的禦林軍!
而他們,也正是護衛林蕭回京的禦林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