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開元二年四月十三!
朝會之後,大夏皇帝林蕭準眾臣所請,起複閉門思過的錢宇赫,臨時委任其漕運大臣兼理中都賑務,負責重整南方漕運事務以及中都糧危動蕩。
錢宇赫履職之後,第一時間便接管了《大夏周刊》報局,便親自撰寫了一篇稿子,連夜印刷,於第二日特刊發布。
其內容為:向民間公布了他將重整漕運以及解中都糧危的消息,極力平息百姓情緒,並向中都百姓承諾定當充足供應糧食,且會向百姓實時通報漕糧運抵的時間和過程,以讓百姓心安。
最後,為了踐行承諾,錢宇赫更是在報紙的最後說明,他將親自前往運河督辦漕糧,並且言明五日內就會有第一批漕糧抵達!
而後,錢宇赫真就離開了中都,沿著運河南下督辦漕糧。
雖然不知道錢宇赫會不會真的前往南方、或者是做做樣子就準備貓在運河的哪個地方,但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在中都城外的運河碼頭登船南下卻是真實的。
這消息和此情此景一出,中都因糧荒而引起的恐慌還真就一滯,眾多不安的百姓頓時觀望了起來。
尤其是,當四天後,五艘原本擱淺在運河上、滿載漕糧的漕船抵達中都時,中都的百姓終於歡呼了起來,原本的恐慌漸散,整個中都的百姓真就相信錢宇赫真能解決中都的糧食危機了,中都震蕩的局勢立馬得到回轉。
還不僅於此。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錢宇赫更是親自撰稿,一天發布一份報紙,以自己漕運大臣的名義向民間公布著漕運的實時情況。
今日南方已征集五千石漕糧、明日征集十萬石、後日將有七艘漕船抵京、大後日又將有十艘漕船從南方起運.......
一則則漕運消息通過報紙在中都流傳以及流傳天下,錢宇赫以一種大夏從未有過的方式向民間公布著他的政務情況,亦是讓自己徹底地展露在百姓的麵前,與百姓緊密聯係,充當著一個為國為民、務實的官員形象。
這些消息一出,以及一艘艘滿載漕糧的漕船真真切切的抵達中都,中都的恐慌局麵徹底消失,百姓徹底安心,更是對錢宇赫這種直麵百姓的務實形象,無不歡呼。
待到大半個月之後,中都的糧食危機徹底解決,錢宇赫在民間的形象可謂是達到了頂峰!
其因為宇赫新政失敗而造成的聲望損傷,瞬間扭轉,甚至比以前的聲望更甚,其為國為民且務實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民間掀起了‘能相’和‘賢相’的高呼,百姓無不稱讚!
對於此,對於錢宇赫如此聲望和圓滿的完成任務,大夏皇帝也是毫不吝嗇,踐行自己的允諾,重新召錢宇赫入閣,再次為首輔!
而錢宇赫,也因此再次達到了自己人生的頂峰!
這次,他更是以名利雙收的方式,站到了大夏朝廷的頂端,不僅重新回到首輔之位,更是收獲了從未有過的聲望,謂之大夏第二人也不為過!
整個大夏,除了皇帝林蕭之外,無人的聲望能再比過他錢宇赫!
而這,也為他坐穩首輔之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整個大夏隻要他還在,便無人有資格坐上首輔之位。
並且,林蕭要是再想輕動錢宇赫,恐怕也沒那麼容易了,要是再像之前那樣因為莫名事情妄動他,怕是天下的百姓都要朝林蕭吐唾沫了。
而這,也正是錢宇赫在複出時,向林蕭索要《大夏周刊》署理權的根本原因!
他就是要借著報紙深入民間的廣泛性,讓無數百姓們親眼看到他為國為民的所作所為,以這種大夏從未有過的新奇和親民方式,讓百姓們看到他的付出,以此走近百姓,深入民心,積聚聲望!
這也是錢宇赫在家閉門思過時,計劃複出中的最重要一環。
他就是要以此獲得連皇帝都不能妄動的資本,再也不讓之前隨意被罷免的事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