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聖仙俠變!
夜已經有些深了,一盞清冷的油燈還在燃著,這豆粒大小的黃色火苗除了能吹走夜色外,仿佛還能給人一種精神的依靠。
屋內的木床和桌子都非常簡陋,鍋碗瓢盆一乾家什倒也齊全,一個有些清瘦的少年正在穿針引線,這人正是忙碌了一天的魚九。
桌子上放著一堆暗金色鱗片,雖然屋內的光線並不太明亮,可是這些鱗片仍舊能映射出不凡的色彩。
魚九一手持著細針,一手摁壓著一片金鱗,他的兩眼一瞄,針尖猛地向鱗片頂端刺去。
哪曾想針尖一劃反而刺中了左手的食指,一滴米粒大小的紅點便滲了出來,正在漸漸變大,魚九便拿起一張包銀子的紙擦了擦手指。
隻是那紙原本就裹在油布兜裡半天,也早已受了些潮氣,一頓揉搓之下,便有幾分裂開的跡象,好在這川紙耐水性較好並未損壞,隻是這染上的血紅色痕跡卻再也無法去掉。
製作金鱗背心的計劃剛開始便遇到了挫折,魚九一手吸吮著手指,一手托著下巴陷入沉思。
忽然,魚九的眼前一亮,他一撩開衣襟便從腰間拿出那把匕首,順手用匕首尖部朝桌子上的那枚金鱗上部刺出,那柔中帶硬的鱗片上竟真的被穿了一個比針眼略大的小孔。
魚九如法炮製著實花費了一番功夫,這才將上百枚金鱗上都鑽了一個小孔,隻留下三枚完好的鱗片,他打算把這三枚稀奇的金龍分彆送給師父、小白眉以及那位教他讀書識字的女先生。
幸虧這金鱗都要比銅錢還要大了一圈,否則還真不夠做出一件背心的數量,
想到自己現在正是長個子的時候,魚九索性便將著金鱗背心做的大了一些,當他穿著肥大臃腫的背心走到銅鏡麵前時,他發現這背心光燦燦的著實有些顯眼。
隻好拿出珍藏了大半年的料子,一頓飛針走線的功夫,那金龍背心便被縫合成了一個軟乎乎的青色軟襯。
魚九穿在身上仍是略大一些,隻是這貼身的衣服裹在外衣裡麵並不礙事,當魚九穿上那件破爛到有些不堪的外衣後,隻覺這青色軟襯保暖的效果非常好,真若穿上了一件棉衣一般暖和。
當魚九看到那個銀袋子旁的金銀之物時,他用手掂了掂那兩塊金子,共約莫有十兩左右,而剩下的散碎銀子至少也有十六七兩。
這位小魚販子出身的少年心情迅速敞亮起來,果然是“紅粉佳人麵,財帛動人心”,這道理亙古不變。
隻是魚九年紀尚小,對於紅粉佳人並未有什麼概念,隻是還停留在聽書看戲的印象裡,隻是這一筆橫財的出現還是讓魚九有些恍若在夢裡的感覺。
平日裡他抓到最肥的魚也就能換二三十文錢,如若是在繁華之地,如此味美肥碩的魚少說也能賣個一二百錢,甚至換半斛粟米也非難事,隻是在定陽這不缺漁民的地方,無論是青魚還是鯉魚,自然都賣不上價去。
一大清早魚九便爬起來生火做飯,鍋裡是昨晚還剩餘的魚湯,因為這一日是鎮上學堂開課的日子。
這位女先生說來也很是奇怪,她每隔三日便為小鎮上的孩們開課一天,從識字到百家姓、三字經,這位女先生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讓鎮上的孩子對學問有了基礎的啟蒙。
鎮上有錢人家的孩子,幾乎都是在跟著一位頗有學問的夫子在私塾讀書,而這位女先生的學生則都是來自鎮上那些家裡掏不出學費或不舍得給孩子花錢讀書的群體,而魚九便是其中的一個。
雖然魚九若勤快一些捕魚,也能勉強能湊齊私塾的束修,可是小魚販出身的他自然不受私塾裡眾人的待見,況且受“士農工商”地位的影響。
魚九也沒資格進私塾,而這位遊曆至此的女先生有教無類,並不收取任何酬勞,這自然非常招鎮上眾人的喜歡。
因為這位女先生,無論去任何地方,身邊總跟著五名抱著刀劍的護從,就連鎮上巡檢司的人都不敢招惹,儘管這位素衣打扮的女先生美若仙子,可鎮上的那些潑皮無賴也不敢打這位女先生的歪主意。
鎮上曾有一個蠻橫的惡霸,隻是看到女先生時言語上戲謔了一番,第二天找遍整個鎮子也不見了那惡霸的身影,想必不是做了刀下鬼就是連夜逃到外鄉去了。
當魚九來到那由破廟改造的學堂時,他發現女先生身邊的護從卻少了一位,那個留著黑山羊胡的人與他最為相熟。
魚九印象中那個人好像姓江,那人每次見到魚九時,總是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他。
兩人走近一段距離後,那人總是露出一種非常熱忱的笑容來與自己打招呼,甚至連腰都有點不自覺的下彎,眼神中似乎透露出驚詫、不解與一絲恭敬。
故而,這一次沒有見到此人,魚九心中還有些納悶,想來這個江叔可能在學堂裡麵。
魚九剛一進入學堂,一個胖乎乎的少年快步走到魚九的跟前,魚九一眼就認出這是肉販吳叔家的孩子吳三,因為他們一家可是魚九的老主戶了。
吳三露出一副狐疑的模樣,笑著問魚九是不是以後再也無法禦水了,魚九心中一陣苦澀,隻是淡淡地回一句自己也不知道,又過來幾個少年笑嘻嘻地和魚九打著招呼。
有幾個平日裡和魚九關係不好的少年開始在一旁悄悄議論起來,從那幾個人幸災樂禍的眼神中,魚九看到了兩個字,活該。
真是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裡,這事兒才隔一日的光景,令魚九一晚上都沒睡好覺的事,竟然這就弄得學堂裡眾人皆知了。
魚九禦水能力的消失,甚至都衝淡了那偶得橫財的喜悅感,畢竟人一旦擁有了某一長處後,如果有一天突然消失了,這種失落感是非常強烈的。
女先生看了一眼魚九,露出一個驚喜又親切的笑容,然後示意魚九去坐下準備上課。
在魚九的心中不知怎地就生出一股暖意,每一次見到女先生都有這種感覺,因為魚九覺得女先生不僅教會了他識文斷字,最重要的是讓他懂得了善良與自由的美好。
魚九心中此刻再無雜念,隻是把小手拳進袖子,緊緊地攥著一枚金鱗。
“孩子們,我們今日來學一個典故,叫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女先生左手背持拿著一個小木棍,有點像是老夫子手裡的戒尺,但是那小木棍卻更像是一把劍,是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