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登、陷陣、斬將、奪旗。這可是四大軍功。
陷陣的活裴行嚴乾了,張鎮惡對斬將奪旗很有興趣。
而且他也明白,李元徽這時候讓他入場,就是不希望裴行嚴把所有功勞都搶到手裡。
畢竟動用的上陣動用的可都是李元徽厚著臉跟朝廷要的精銳騎兵,這要是讓裴行嚴把風頭都出了,不是替他人做嫁衣?
李元徽固然對功名什麼的不甚在意,但也沒有為他人做嫁衣的良好美德。
裴家父子在徐州,等於是卡住了江淮北上運河要道。在未來變局之中,還不一定是敵是友呢。
所以更不能讓裴家父子小看了。
借裴行嚴三百重騎立功,算是示好,再讓張鎮惡這個不比劉玄機差多少的猛將上陣適當取些功勞,則是為了給裴家父子看看。
咱手下也是有猛將的。這仗有沒有你們,咱都能打。帶你們玩,那是給你裴家麵子。
至於第二層心思,讓張鎮惡立些戰功,這也是對江都張家的示好。
在江淮一代聲名赫赫的張五爺,可以算上一方豪強,在加上張家的財力,和張堅張鎮惡這兩個萬人敵,張家必須拉攏。
甚至要不是已經成婚了,李元徽絕對要求娶一個張家小娘子結個姻親,上一道保險。
李元徽的這層心思,裴敏之自然是不清楚的。
不過第一層他還是能看的明白。心中暗笑這少年人倒是還挺計較,同時他也不得不承認,眼前這小子不好對付。
不是他能仗著資曆和官職就可以隨意拿捏的晚輩後生。
李元徽的行事雖然還有些少年意氣,但也足夠讓他這個朝廷重臣,沙場宿將鄭重對待。
戰場上,裴行嚴遙遙望見單雄信組織起親兵在一段柵欄後麵結陣,並沒有直接莽上去,而是直接繞過。
但後麵的馬得意和王統所部,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非常默契的各自派遣兩隊騎兵以包抄封堵的方式,驅趕潰兵去衝擊單雄信部。
麵對己方的敗兵洶湧而來,臨時假設的柵欄很快就被潰兵們踩到了,單雄信所部的精銳也成功的被裹挾進入敗退之勢的滾滾洪流之中。
而城內的睢陽守軍在君丞段承晦的帶領下,配合騎兵進行戰場收割,並且不斷擠壓叛軍的空間。
此刻瓦崗軍的另一位主將程知率領本部親兵,則退至浮橋,維持秩序讓各部依次通過運河上的浮橋退往運河東岸。
不過慌亂之下的叛軍為了逃命,可謂是慌不擇路,你爭我奪。
幾座浮橋之上都是相互擠壓推搡,時不時的還有瓦崗軍被自己人擠下運河。
程知節最後,是冷著臉讓士卒抓了幾個為了搶先過河起內訌的當場砍了腦袋,這才讓混亂的場麵得到一定緩解。
不過隨著燕軍的步步緊逼,越來越多的潰兵湧向渡河浮橋和運河河畔。
場麵也越來越不受控製。
李元徽和裴敏之也適時將大纛前移,裴敏之還傳令給前軍,讓他們不要逼得太急,緩一緩讓他們自己人亂一亂。
隨後裴敏之還跟李元徽解釋了一番:“古語雲,困獸猶鬥,這也是為什麼圍城要圍三闕一的原因,若是逼得太緊,賊虜知道生機已決,就會拚死反鬥,而現在後麵退路,前麵有逼得不是太近,他們就要為了奪取生機而同室操戈了。”
李元徽很是恭敬的拱手道:“將軍用兵謹慎,晚輩受教了。”
裴敏之連忙擺手:“李將軍客氣了,老夫不過多活了年歲,多了幾分經驗而已。”
兩人正打著太極,睢陽內的太守王文陽親自出城迎接。
得知兩人是去徐州和江淮上任的王太守,心裡直呼運氣真好。口中更是盛讚道::“兩位將軍真是神兵天降啊,多謝兩位將軍救助,感激不儘”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城被圍了半天就解圍了。
而李元徽和裴敏之其實也跟興致很高,上任路上還有這種軍功送上門,雖然不足以讓他們這兩個大將立馬晉升。
但這樁軍功,也足夠讓兩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可以沒有作為,而不用擔心朝廷催促剿匪的壓力。
於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隻有瓦崗軍受傷的結果達成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