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幻毒散_古今中外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章 幻毒散(1 / 2)

在南宋的歲月裡,一場浩大的民眾遷徙悄然上演。北方的百姓們背井離鄉,紛紛逃離戰亂紛飛的中原腹地,南下尋找新的棲息之所。他們融入南方的生活習俗,逐漸適應並紮根於這片陌生而又富饒的土地上。時光荏苒,新家園的安寧與繁榮使人們沉浸在幸福舒適的生活中,久而久之,他們心中那片北方故土的風貌,如同被時間的塵埃深深掩埋,漸行漸遠。

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在這份表麵的太平景象中變得愈發麻木。雖然每年都要向北方強權繳納數額不菲的歲幣,但麵對南宋國庫如山的財政收入,這筆歲幣仿佛隻是龐大財富汪洋中的一滴水珠,微不足道。朝廷上下似乎都習慣了這種看似安穩實則屈辱的日子,任由歲月在虛假的和平中流淌,卻不知更大的危機正在暗潮湧動……

在南宋國泰民安的盛世畫卷中,襄陽府這個西部重鎮卻悄然揭開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謎團。該地人煙稠密,地域遼闊,既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又是文化繁盛之地。而執掌這片繁榮疆域的知府顧鶴鳴,更是朝廷瑰寶,他乃是一介狀元出身,滿腹經綸,胸藏經緯,其治下的襄陽府如同明珠般璀璨奪目,每年為朝廷貢獻的稅賦高達數百萬貫。

正是這樣一位深受百姓愛戴、朝堂敬仰的棟梁之材,竟突然離奇殞命。這消息如晴天霹靂,震動了整個南宋朝廷上下。

那一天清晨,當陽光剛剛灑向靜謐的襄陽府衙,知府顧鶴鳴的妻子李氏按例差遣丫鬟將早膳送至書房。丫鬟輕推房門,映入眼簾的卻是老爺僵硬的屍體橫陳案前,一股寒意瞬間席卷整個府邸。丫鬟驚駭失聲,尖叫過後,便昏厥倒地,仿佛連她的魂魄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恐怖事件攝去。一場籠罩著襄陽府的懸疑風暴,就此拉開了序幕。

李氏聞此噩耗,猶如晴天霹靂,悲痛之情如狂風驟雨般襲來,令她方寸大亂,幾乎無法自持。所幸府中管家顧安久經世事,曆練沉穩,儘管內心同樣波瀾起伏,卻能臨危不亂,顯現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度。他深知此刻首要之急是查明老爺顧鶴鳴猝然離世的真相,於是強忍哀痛,立即采取行動。

顧安厲聲吩咐下人嚴密封鎖書房,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擅自闖入,確保現場原貌得以完好保存。緊接著,他又迅速派遣心腹快馬加鞭前往通知襄陽府的另一位要員——通判張賀濤,要求他火速趕來。

在南宋的地方行政體係中,知府與通判並肩共治,如今知府不幸去世,身為通判的張賀濤便責無旁貸地需挑起調查這樁詭異命案的重擔,不僅要揭示出隱藏在平靜背後的死亡真相,更要為朝廷和襄陽百姓廓清疑雲,給所有人一個公正且合理的交待。

與儒雅的顧鶴鳴截然不同,張賀濤曾是一名身經百戰的武將,早年他追隨抗金名將韓世忠,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而後,他選擇急流勇退,轉型為一名軍人出身的通判,成為官場中極為罕見的一股清流。

在收到消息後不到半個時辰,張賀濤便帶領著仵作火速趕至顧府。此刻,顧府已然陷入一片混亂,顧安竭儘全力安撫悲痛欲絕的李氏,然而喪夫之痛使她幾近崩潰,數度哭昏過去。顧安見狀隻能無奈地安排丫鬟精心照看,以免再起波瀾。

顧安見到風塵仆仆而來的張賀濤,正要行禮,卻被張賀濤揮手製止,直言當前形勢嚴峻,無需客套,找出顧鶴鳴的真正死因才是當務之急。

仵作走上前去,心中七上八下,畢竟這是位知府大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讓自己腦袋搬家。他仔細檢查了屍體後,逐一向眾人報告“知府大人的屍身並無損傷痕跡,也未發現任何血跡。膚色如常,沒有中毒跡象,書房內遺留的茶水裡並未檢測出有毒物質,書頁間亦無砒霜殘留。根據屍僵程度判斷,顧大人去世時間應在五個時辰左右。”

張賀濤聽罷卻愈發緊鎖眉頭。屍體上沒有任何打鬥傷痕,也無中毒表現,甚至連麵部表情都顯得頗為安詳,這就令人費解了——難道他是樂極生悲?再看看整個書房,整潔得一塵不染,找不到任何腳印或可疑痕跡,仿佛從始至終這裡隻有顧鶴鳴一人,這更加令人難以理解。

死因尚未明朗,又如何能追蹤到凶手呢?

“大人,這裡有新的發現。”仵作如同發現了新大陸般麵露喜色,旋即意識到此時此景並不適宜如此神色,遂迅速調整為一副嚴肅凝重的表情。

仵作手中拈著一撮細微的白色粉末,在張賀濤眼前展示,他俯下身去,小心翼翼地將粉末置於鼻翼之下,一股淡淡的胭脂香氣瞬間彌漫開來。

“胭脂?”張賀濤心中疑竇叢生。顧鶴鳴雖身為文人,卻有著軍人般的磊落與剛直,對男女之事從不忸怩做態,若說他有龍陽之癖,那簡直是荒謬至極。

那麼,這出現在現場的胭脂究竟意味著什麼?張賀濤目光凝重地落在顧鶴鳴安詳的遺體上,刹那間,一道靈光在腦海中閃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仵作,拿濕毛巾來,仔細擦拭顧大人的麵龐。”張賀濤此刻的語氣篤定而自信,仿佛已經觸摸到了揭開真相的關鍵線索。

就在這緊要關頭,一聲撕心裂肺的尖叫劃破了書房內的緊張氣氛。隻見顧鶴鳴的正室夫人李氏步履蹣跚地闖入房間,她本已因過度悲痛昏厥過去,但聞聽張賀濤正在查驗丈夫的遺體,強忍住身體上的虛弱與不適,硬撐著趕來。此刻見張賀濤竟要觸碰官人的屍體,不由得怒火中燒,厲聲道“不可!官人屍骨未寒,怎能容你們隨意擺弄!”

張賀濤麵對情緒激動的李氏,神色肅穆而又不失和藹“夫人,請您節哀順變,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查明顧大人真正的死因。請您暫時忍耐一下,不要阻止我們的工作。”

儘管內心五味雜陳,李氏終究明白通判張賀濤的地位等同於知府,且負有監督查案的重任,即便是官人在世時也對其敬重有加,如今更應遵從其安排。無奈之下,她隻能含淚退到一邊,任由仵作繼續查驗。

當仵作用濕毛巾仔細擦拭過顧鶴鳴的臉龐後,原本平靜祥和的麵容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一圈詭異的黑氣悄然浮現,青筋在皮膚下若隱若現,本是安詳的表情瞬間變得扭曲而猙獰。

“這毒真是陰險至極!”圍觀者們驚駭之餘,紛紛對張賀濤投以欽佩的目光。

仵作不動聲色地恭維道“大人洞察秋毫,竟識破了有人對顧大人動了易容之術。”

麵對眾人的讚譽,張賀濤並未流露出絲毫得意之情。他心中暗忖江湖上的易容手段雖不算稀罕,但凡有點功夫的武林人士隻需幾個月就能掌握個大概,他們通常會選用不易察覺的麵粉作為材料,而非顯眼的胭脂。

如此明顯的破綻,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失?難道這是設計好的圈套,故意引導自己發現這個看似低級的錯誤?張賀濤對此感到困惑不解。

要知道,膽敢刺殺知府之人絕非等閒之輩,其殺人手法與智謀必定高人一籌。如今出現這麼一個幾乎可笑的失誤,實在是難以理喻。

儘管頭疼不已,張賀濤並未因此亂了陣腳。既然發現了胭脂這一線索,就如同握住了牽動全局的藤蔓,順著這條線索繼續追查下去,定能摸到凶手那隱藏在黑暗中的蛛絲馬跡。

在尋常女子的妝奩之中,胭脂無疑是點染朱顏的重要飾物,但純白如雪的胭脂卻極其罕見。畢竟,對於女子而言,白色的脂粉隻會使麵色顯得更為蒼白無力,不僅無法增色添彩,反而容易帶來驚悚而非美的效果。真正上乘的胭脂,當是那粉嫩的桃紅、熱烈的大紅或是深沉的紫紅,它們除了獨特的香氣引人入勝外,色彩本身的華美與稀有,更是讓其價值連城。

時至數日後,朝廷派出了一位欽差大臣奔赴襄陽府,對地方重鎮襄陽知府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表示了高度關注。這位欽差姓包名清,乃北宋斷案神探包拯之後裔,雖不及先祖膚色黝黑,但在公正廉明與斷案智慧方麵,卻是相差無幾,甚至被譽為當今朝中少有的清正之臣,現任刑部侍郎一職,擁有豐富的案件審理經驗。

張賀濤聞聽包清到來,心中自然不敢怠慢,深知此人為官清正嚴明,尤其以追究真相到底的決心聞名於整個朝廷。

顧鶴鳴的遺體已不能再久置,炎炎夏日加之多雨的氣候,倘若再拖延下去,屍身恐將迅速腐朽發臭。麵對李氏不斷的懇求催促,張賀濤終究還是不得不忍痛下令,按照禮製將昔日同僚安葬。儘管心有不甘,但他也明白,在包清這樣的能手麵前,任何蛛絲馬跡都難以逃過法眼,而查明顧鶴鳴死因的重任還需等待這位欽差的到來。

夜幕降臨,襄陽城中的一家客棧內,包清與張賀濤兩人對坐共飲。原本,張賀濤為包清在府衙安排了住處,但包清卻婉言謝絕,選擇帶著貼身家仆包勝入住客棧,隨行的兵丁則被妥善安排至城外軍營。

“包大人,嘗一嘗我們襄陽府特產的佳釀如何?酒香醇厚,口感綿柔。”張賀濤熱情洋溢地為包清斟滿一杯美酒。

包清毫不猶豫地舉杯一飲而儘,他素來有這麼一個癖好,不愛金銀財寶,也無暇兒女情長,唯獨對杯中美酒情有獨鐘。此番初到襄陽府,案件還未正式展開調查,他便率先拉上張賀濤來到客棧小酌一番。

“果然是好酒,好酒啊!張大人,您真是有口福之人,如此美酒,我在臨安都沒機會品嘗,待離彆時定要帶上幾壇回去慢慢享用。”包清滿臉陶醉,連連稱讚。

麵對包清的讚譽,張賀濤笑得合不攏嘴,趕忙謙虛回應“包大人過獎了,襄陽府隻是彈丸之地,怎敢與繁華京城相提並論。能得到您的青睞,這酒也算是有了光彩。”

俗語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包清被張賀濤這一通恭維弄得心情更加舒暢,兩人就這樣推杯換盞,直至深夜,談笑風生間,似乎已忘卻了肩頭那尚未破解的懸案之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次日清晨,張賀濤因前夜與包清暢飲至深夜而稍顯遲起,心中不禁有些自責。眼見顧鶴鳴屍骨未寒,自己卻未能恪儘職守,若是此事傳揚出去,必然會對他的仕途造成重大打擊。他暗自發誓,必須儘快催促包大人破解此案。

與此同時,儘管包清同樣經曆了一夜的飲酒,但此刻的他精神抖擻、神態清醒。在自己的客房中,包勝正在向他彙報這幾日搜集到的各種情報。原來包清雖尚未正式查案,卻已提前布下棋局,讓包勝深入民間了解顧鶴鳴和張賀濤二人在襄陽府的官聲民望。

不出所料,顧鶴鳴和張賀濤在當地口碑極佳,百姓交口稱讚他們的賢良德政,認為在他們治理下的襄陽府日漸繁榮,甚至周邊州郡的百姓都紛紛想要遷居此地。包勝詳細敘述道“顧大人平易近人,時常關心慰問貧困百姓,為他們送去衣物;而張大人不僅官聲卓著,更是個忠孝兩全之人,對久病臥床的大哥始終不離不棄,悉心照料多年。”

“這兩位確實是難得的好官。”包清點頭讚許,然而包勝接下來的話卻讓他眉頭微皺“可小的發現,張賀濤大人每晚酉時都會前往眠月樓,並於卯時離開。經調查得知,眠月樓乃是襄陽府最大的青樓,而其中頭牌紫月與張大人關係匪淺。”言辭間,包勝流露出鄙夷之色。

在宋朝時期,朝廷律法相對寬鬆,官員出入風月場所並不鮮見,張賀濤有此癖好倒也無可厚非。然而包勝接著說出了另一樁令人費解之事“顧鶴鳴大人下葬後,其家中卻頻繁傳出樂曲之聲,但左鄰右舍卻紛紛表示未曾聽見,這讓小的十分困惑。”

包清聽罷,開始整理思緒顧鶴鳴確係中毒身亡,死時臉上塗抹了胭脂以掩蓋真相。然而,究竟使用的是何種毒藥呢?

“包勝,你辛苦一趟,請仵作立刻前來。”包清下令道,決定進一步揭開籠罩在顧鶴鳴死亡之上的神秘麵紗。

包清正準備離開房間展開行動,門外便傳來了敲門聲,張賀濤適時而至,向包清深深一揖,詢問案件調查的下一步打算。包清沉穩地將目前的情況與張賀濤逐一剖析,明確指出首要任務是追蹤那神秘胭脂的來源,並確定顧鶴鳴究竟是死於何種毒藥;至於下毒的具體手法,則可稍後探究。

不消片刻,仵作在包勝的帶領下步入房內。包清再度細致地向仵作求證顧鶴鳴的死亡狀態及中毒詳情,仵作再次複述了當日驗屍的結果,著重強調所中之毒極為猛烈,儘管隻在麵部顯現毒性反應,而在身體其他部位卻未檢出任何有毒成分。

“此乃毒性過強所致,毒素尚未擴散全身,受害人即已毒發身亡。”包清耐心解釋道。他心知肚明,如此劇烈的毒性極有可能指向京城五春堂獨製的“幻毒散”,這種毒藥煉製工藝複雜且嚴格保密,專供朝廷軍需部門使用,尋常人絕無可能輕易取得。

張賀濤聞聽此言,猶如醍醐灌頂,身為軍人出身的他深知“幻毒散”的威力非同小可,立刻對這起看似平常的謀殺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當年在韓世忠將軍麾下北伐金國時,金國悍將完顏無我就曾遭遇這“幻毒散”的致命一擊,頃刻間命喪黃泉。韓將軍目睹此毒的恐怖威力後,嚴令部下務必小心看管,以免誤傷自己人。

如今回到此案上,那神秘的白色胭脂成了關鍵線索。包清已下令徹查襄陽府內所有的胭脂鋪子及煙花柳巷,然而得到的結果令人失望,無人見過這種白色的奇特胭脂。甚至有些女子對此嗤之以鼻,笑言官老爺是不是拿她們尋開心,畢竟誰家胭脂鋪會做那種塗上隻會嚇跑客人的白脂呢?

案件至此陷入了僵局,若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顧鶴鳴的死因就隻能成謎,他將成為一個無法昭雪的冤魂。

包清深思熟慮後對張賀濤提議道“張大人,我們不妨分頭行動,我即刻啟程回京城,向兵部軍需處稟報此事,調查近來‘幻毒散’的出入記錄。而您則繼續在襄陽府尋找那詭異的白色胭脂,我會讓包勝留下協助你。”

張賀濤目光轉向了包勝,卻迎上了對方一種異樣的眼神,這讓張賀濤不禁心頭一緊,頗感不自在。

不過,包勝立即正色回應“大人放心,卑職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所托。”

數日後,包清風塵仆仆地抵達了京城,他一刻也不敢耽誤,直奔兵部軍需處而去,意圖從那裡挖出“幻毒散”近期的使用詳情。

身為兵部尚書的姐夫這一層關係,使得包清在調查時頗具權威,軍需處的軍巡使對他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敢有絲毫懈怠。在查閱記錄後,軍巡使詳細報告了幾筆涉及“幻毒散”的領用情況

“五月初十日,襄陽府都指揮使李成德因不明原因提取了三瓶‘幻毒散’;六月初一,江陵府副都指揮使劉輝取走一瓶,用途標注為鎮壓當地少數民族叛亂;而在三個月前的三月二十日,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襄陽府知府顧鶴鳴也帶走了一瓶,其用途注明為消滅本地猛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包清的目光瞬間被顧鶴鳴的名字所吸引,作為文官的他本無權申請這種朝廷禁藥,於是,他未抬眼便質問道“顧鶴鳴大人?他為何能出現在這份名單上?”

軍巡使頓時麵露尷尬,支吾不語。包清猛然抬頭,目光炯炯如炬,“你有什麼難言之隱嗎?最好如實相告,否則後果你應該清楚。”

麵對包清的威嚴逼問,軍巡使麵色煞白,最終囁嚅道“大……大人,是張賀濤大人擔保的。張大人不僅是襄陽府通判,也是我過去在軍中的頂頭上司,因此我才特批給了顧鶴鳴大人。”

隨著這個信息的披露,案情愈發撲朔迷離,包清滿腹疑竇地離開了兵部軍需處,心中已然預感到此案背後隱藏著更深的秘密。

夜幕下的眠月樓,紫月閨房內,張賀濤獨自悶飲,臉上愁雲密布。

“官人,您為何如此憂心忡忡?是因為包清大人嗎?他不是已經回京城了嗎?”紫月輕輕接過張賀濤手中的酒壺,為他斟滿一杯酒。

“你不懂,他似乎看穿了些什麼。”張賀鳴眉宇間透出深深的憂慮。

“大人,我不明白,為何您不向包大人坦白真相?顧鶴鳴大人……”紫月急切地想要說些什麼。


最新小说: 笑臉娃娃 鬥羅:武魂藍銀草,我能起死回生 讓你照顧朋友女兒,你讓她生娃? 人家器靈冷兵器,你巴雷特什麼鬼 山河印 混元帝途 九鼎輪回錄 縱情人生 娛樂:老婆住口,這個不能播! 我的校花女友不可能是惡毒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