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熙五年的深秋,宋慈自廣東刑獄調任至常州知州,還未站穩腳跟,一樁離奇的案件便如鬼魅般悄然降臨。這起焦屍案與兩年前福建劍州的那樁截然不同,撲朔迷離,仿佛一團籠罩在迷霧中的詭異之火,若非宋慈目光如炬,從死者那已經炭化的眼眶中捕捉到一絲異樣的光芒,恐怕這冤屈之魂將永沉黑暗,無法昭雪。
上任的第二天傍晚,宋慈正沉浸在府衙堆積如山的卷宗之中,試圖從中探尋前任知州的治理之道。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一名衙差滿頭大汗地闖入,聲音顫抖地稟報“大人,城郊有戶人家突發大火,火場中發現了一具燒焦的屍體!”
宋慈心頭一緊,立刻放下手中的書卷,整理好衣帽,隨衙差匆匆趕往現場。
城郊的風帶著一絲涼意,吹散了火場邊緣的餘煙。宋慈站在被火焰舔舐得麵目全非的房屋前,目光如刀,細細剖析著這起離奇的案件。他蹲下身,仔細觀察著那具已經變成焦炭般的屍體。死者呈俯臥狀,雙手向前伸出,仿佛是在臨死前掙紮求救。右手緊握著一個酒瓶,那酒瓶中似乎還殘留著些許液體,在火光映照下閃爍著詭異的光芒。
在仔細勘察完現場後,宋慈開始深入了解這起離奇案件的前後經過。
據前來救火的鄰居和衙役們透露,死者姓王,在家中排行老三,因此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王三。王三的家境貧寒,直到三十好幾才娶到一位賢惠的妻子劉氏。劉氏不僅沒有嫌棄王三家的貧窮,反而以她的勤勞和能乾贏得了人們的讚譽,成為了一個難得的好女子。
命運似乎對王三並不寬容。就在前幾日,劉氏在回娘家的路上遭遇了殘忍的土匪,不幸被殺害。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王三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整日昏昏沉沉,借酒消愁,試圖用酒精來麻痹自己的心靈。
直到這場大火的發生,人們才發現王三已經醉倒在火海之中,手裡還緊緊握著一個酒壺。難道真的是酒後失火,才導致了這次悲劇的發生嗎?宋慈的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疑惑。
宋慈心中卻湧起一股不安的預感,他深知這起案件絕不簡單。兩年前的劍州焦屍案,表麵看似是死者酒後失火所致,實則背後隱藏著一樁殺人縱火的罪惡。那起案件的陰影此刻似乎又悄然籠罩在常州的上空。
他仔細檢查著王三的屍體,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突然,他發現了端倪——死者的口鼻之中竟無一絲煙灰。這絕非尋常失火所致,而是有人在死者死後故意焚屍。這與劍州焦屍案的跡象如出一轍,令人不寒而栗。
與劍州案不同的是,王三生前並無明顯仇家。他性格內向,少言寡語,與人為善,從未與人結怨。那麼,究竟是誰會對他下此毒手呢?
宋慈陷入沉思,儘管已經確定死者是被人殺死,但無法找出被殺的理由,這使得案件的排查陷入了僵局。他深知,要揭開這起離奇案件的真相,必須深入挖掘王三生前的秘密,尋找那隱藏在平靜表麵下的罪惡線索。
宋慈心中的疑惑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他絕不甘心就這樣被謎團困住。於是,他下定決心再次對屍體進行詳儘的檢測,這次他要將每一個細節都翻個底朝天,絕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
他跪在燒焦的屍體旁,雙手輕輕地撥動著死者的殘骸,仿佛在與死者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他注意到,由於死者當時是趴在地上,眼睛所受的損失並不嚴重。他仔細觀察著那雙已經失去生機的眼睛,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發現,死者的眼睛顏色透露著一絲滄桑,這絕非一個年輕人的眼睛所能擁有的。
接著,宋慈又將注意力轉向了死者的牙齒。之前他檢查時隻關注了口鼻中的煙灰,而忽略了牙齒的腐壞狀況。他再次仔細檢查起來,隻見牙齒的腐壞程度相當嚴重,這無疑進一步印證了死者年齡較大的事實。
經過這次詳儘的檢查,宋慈終於得出了結論死者並非是王三,而是另有其人。這個發現讓他心中的疑惑更加濃重,同時也讓他對案件的真相充滿了期待。他深知,要揭開這起離奇案件的真相,就必須先找出這具屍體的真實身份。而這一切,都將成為他接下來調查的重要線索。
人的眼球內,有一層透明的膜層,它如同時間的畫師,悄然在歲月的長河中從純淨的白色漸漸轉變為沉穩的黃色。這是科學賦予它的名字——“色素沉澱”,是歲月留下的無聲印記,訴說著生命的流轉與變遷。
即便是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當屍體化為焦炭,麵目全非,難以辨認其年齡時,我們依然可以通過觀察那尚存的眼球顏色,以及牙齒的腐壞程度,來窺探死者生前的歲月痕跡,推斷出他們的大概年齡。
然而,當宋慈確定了這具焦屍的真實年齡後,案件卻愈發顯得撲朔迷離,如同被濃霧籠罩的深夜,難以看清前方的道路。這位被燒死的老者究竟是誰?他為何會出現在王三的家中,並遭遇如此不幸?而王三本人又去了哪裡?這老者是否是被他人所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宋慈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感,他立刻召來衙役,命令他們張貼告示,廣泛尋找線索。他想知道,常州城內是否有老人失蹤,這或許能成為解開這起離奇案件的關鍵所在。整個常州城被這股懸疑的氛圍所籠罩,人們都在期待著真相的揭曉。
接連數日過去了,常州城內依舊沒有任何關於失蹤老人的消息傳來。這讓宋慈不禁感到困惑,難道這位死者並非常州本地人?可是,如果不是常州人,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又是如何千裡迢迢來到常州的?更離奇的是,他為何會出現在王三的家中?難道他與王三之間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聯係?
宋慈的腦海中充滿了疑問,他再次召來衙役,決定更加深入地了解王三的家庭情況。衙役對本地的人員情況了如指掌,他回答道“王三家中有一位年邁的父親,王老漢。由於王三的妻子早年離世,王老漢便獨自一人撫養著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王老漢的這幾個子女中,大兒子頗為出息,在隔壁縣做些小生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二兒子因為家境貧寒,選擇了入贅彆家,如今就住在常州城裡。至於王三的情況,之前已經向您稟報過了。而王老漢的小女兒,不知為何,在十五歲那年投井自儘了,這件事在當時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聽完衙役的敘述,宋慈心中的疑惑更重了。王三家中既然有一位年邁的父親,那麼這具焦屍是否就是王老漢?如果是的話,那王三又為何沒有出現在家中?這起案件似乎隱藏著更加深不可測的秘密,宋慈決定繼續深入調查,揭開這層層迷霧背後的真相。
宋慈眉頭緊鎖,繼續追問道“王老漢如今年歲幾何?”
衙役恭敬地回答道“如今已是六十有餘的高齡。”
宋慈心中一動,又問道“那王老漢此刻身在何處?”
衙役思索片刻,回答道“聽說前幾天被隔壁縣的大兒子接去享福了。”
宋慈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立即說道“不對,此事必有蹊蹺。你速去隔壁縣,找到王老漢的大兒子家,務必將王老漢帶回。若我所料不差,這焦屍極有可能是王老漢本人。”
衙役一聽此言,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前往隔壁縣尋找王老漢。
然而,兩天之後,衙役返回時卻帶來了一個令人意外的消息。他向宋慈稟報道“大人,王老漢重病在身,現在無法前來。”
宋慈心中疑惑更甚,他追問道“那你是否親眼見到了王老漢?”
衙役猶豫了一下,回答道“回大人,我並未親眼見到王老漢,是王家大兒子這麼說的。”
事情發展至此,宋慈越發覺得此事非同小可。所有線索似乎都指向了一個謎團重重的方向,但表麵上卻又看似一切正常。他心中不禁暗想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案件再次陷入了僵局,仿佛一道無形的屏障擋在了宋慈麵前,讓他無法窺見真相的全貌。他隻能將手中所有的線索和細節如同拚圖一般,反複拚湊、思考,試圖找到那缺失的關鍵一片。
就在這時,一個念頭突然在宋慈的腦海中閃過——王老漢那個投井自殺的小女兒。這個曾經被遺忘在角落的線索,或許正是解開這起案件的關鍵所在。
於是,宋慈決定對王老漢和他的小女兒進行全麵的調查。他深入走訪了當地的村民,搜集了關於王家的種種傳聞和往事。經過一番努力,王老漢小女兒投井自殺的真相終於浮出水麵。
原來,王老漢的女兒並非無緣無故地選擇了輕生。她的死,其實是一場被逼無奈的悲劇。生前,她曾多次遭受王老漢的欺負和淩辱,那些無法言說的痛苦和屈辱,最終將她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這個驚人的發現讓宋慈的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不安。他開始懷疑,這起案件的背後,是否還隱藏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王老漢的女兒之死,與這起焦屍案又有著怎樣的聯係?
這就足以說明,王老漢的為人有違倫理道德。既然如此,他的幾個兒子作為至親,不可能對此一無所知。
聯想到這起詭異的案件,宋慈心中湧起一個大膽的推測若那具焦屍真的是王老漢,那麼王三極有可能就是凶手。而王三之所以要狠下殺手,很可能是因為他無法容忍父親對妻子的欺淩。
假如這些推測都成立,那麼王老大作為家中的長子,很可能已經知道了父親的不良嗜好。為了維護家族的聲譽,他或許會選擇為王三掩蓋罪行。甚至,王三此刻正藏在王老大的家中,躲避追捕。
想到這裡,宋慈決定立即行動。他以調查案件為由,對王老大的宅院進行了突擊搜查。果然,在後院的廂房中,他們發現了藏匿的王三。此刻的王三,麵色蒼白,眼神中滿是驚恐與絕望,似乎已經預感到了即將到來的命運。
在審訊的緊張氛圍中,王三終於吐露了案件的真相,一切竟與宋慈之前的推測不謀而合。王三殺人的動機,源自王老漢對劉氏的欺淩。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的劉氏,決心與王家斷絕關係,於是收拾包裹獨自踏上了回家的路。然而,命運弄人,她在半路竟遭到了土匪的截殺,香消玉殞。
妻子的離世讓王三對父親充滿了仇恨。他心中湧動著複仇的火焰,決定將王老漢騙至家中,用一塊厚布將其捂死。為了掩蓋罪行,他巧妙地將一個酒壺放入了王老漢的手中,然後點燃了房子,將王老漢燒成了一具焦屍。他精心布置了現場,偽裝成自己酒後失火的假象,企圖逃避法律的製裁。
在此之前,王三已經散布了王老漢被王老大接走的消息。於是,在罪行敗露後,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哥,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王老大麵對這一切,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矛盾。雖然父親有錯在先,但他畢竟是家中的長輩。最終,在親情的糾葛中,他選擇了幫助弟弟圓謊,試圖掩蓋這起駭人聽聞的罪行。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宋慈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堅韌的毅力,終於揭開了這起案件的真相。等待王三和王老大的,將是法律的嚴懲和道德的審判。
喜歡古今中外奇案錄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古今中外奇案錄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