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彆墅的日子沒有想象中的逍遙快活,起因是人多,事情就多。方妙雖然身份高,但那是在外人麵前,能直抒胸臆笑罵隨心,在父母長輩麵前,還是要彎一彎腰的。
先是做飯吃飯的問題。有覺短起得早的,也有愛賴床起得晚的,就妨礙聚齊吃飯,再加上各自口味不同,有愛吃麵的,有愛吃米飯的,有喜歡吃肉的,也有偏愛清粥小菜的,有無辣不歡的,也有這不吃那不吃的,這就導致廚房一天裡至少個小時不能歇火,做飯的人就撂挑子了。
然後是打掃洗滌,再然後是各種物件擺放、個人用品調換維護等等。。。問題矛盾層出不窮,簡直是沒個完。
看來大家這是閒的,之前一起搞建設時啥事沒有,一閒下來反而沒事找事。方妙便和梅恒宇方冬等人商議,給大家分組,找事乾。
山腰上有大片荒地,之前梅恒宇設計了灌木迷宮和綠植景觀,現在全都鏟了種地。彆墅裡每人可申請一塊地,種什麼都行,由方妙婆婆任種植組組長,帶人打理,種出的東西可以交換物資。
現在錢已經不怎麼好使了,商場超市都實行限購,網購也困難重重,楊老頭的錢還沒花完,就不得不放棄網購的樂趣,開始轉行當起了健身教練。他是健身組組長,每天帶著人做操打拳,爬山玩水,從山上背山泉水下來澆地,每桶折合一個貢獻點。五個貢獻點換一隻燒雞。
不喜歡種植健身的可以搞養殖,山上有雞棚鵝棚,也搭了豬圈,每天兩個貢獻點。
山上的活計玩膩了,還可以下山,去山下區攪和。
山下區的工程還沒有結束,政府的意思是搞成一圈套一圈的村寨,畢竟挨著高人住安全,已經有不少消息靈通人士排隊等搬進來的資格。軍部的人得了方妙首肯,參與建設的軍人可以留下,已經塞進來一個連。除了建設房屋,還做一些溫室大棚水房供電沼氣池等基建。
這麼多人的吃喝用度可是大事,光靠政府軍部補貼是遠不夠的,方妙就組織商業小組,由嘴皮子利索又不吃虧的胖子程任組長,帶人拿積攢下來的庫存去做買賣。錢是沒啥用的,基本都是以物易物。
管理一個基地真不是好玩的,特彆是籠罩在末世陰雲下的基地。老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shai三聲),更彆提基地現在已經有五百多人,有軍方的,有政府的,有親屬,有朋友,有契約過的,有沒契約的,勢力混雜,已不是方妙一個直女寶媽能理的順的。
那些隨隨便便就能指揮千軍萬馬的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又是從哪裡學的呢?方妙愁的掉頭發,她原本隻想建個庇護家人親朋的山間庇護所,結果不知不覺就搞大了。
婆婆的娘家軍來了五十多人,公爹的梅家軍更是不遑多讓,弟妹家嫂子家各來二十人,還有方家的十多人,親戚套親戚,還有不少處於觀望中,估計後麵情形不好就會陸續趕來。總之,這就是混亂的根源。
部裡的修行者這時找上門,要和方妙切磋論道。方妙現在已經是築基後期,對付這些靈氣匱乏的練氣期散修簡直是手到擒來,除了一個佛修打不過,其他人都敗了下風。
經老樹提醒,方妙想起自己的天山門編外長老的身份,也答應過會代師收徒,給天山門留一份香火傳承。便收了三男兩女,不拜方妙,契約後直接帶進仙府,拜了天山門衣缽門楣,從此算是方妙的同門。
佛修與道修是兩種不同修煉體係,雖然都是以提升精神層次為主,但佛修更重信仰力、願力,他們以肉身進紅塵牽扯因果,凝聚信仰來修行。而道修卻是避因果、斷紅塵,恨不得閉關一輩子才好。
方妙是道修中的異類,不穿道服,不避因果,在紅塵俗世中不停摻合,卻意外的一路順暢,連修行瓶頸都幾乎沒遇上過,讓老樹和傳承都嘖嘖稱奇,暗自感歎仙府千載難逢這麼一位妙人。
:..cc
..cc。..cc(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