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十足的李竹,當著曹操三軍將帥的麵,成功立下了軍令狀,而且,這似乎也是曹操出征以來,軍中唯一的一份軍令狀,
其內容也十分的簡潔明了,
總結之後就是,
如果李憂不能再保證自己的安全下牽製住羅馬大軍,那麼他就甘願提頭來見!
這個軍令狀,聽上去並沒有什麼難度,起碼不像傳統意義上的軍令狀,需要死守一地不失,或者大勝敵軍不敗才算是完成目標,但實際上,李竹立下的軍令狀,倒是要比這些尋常的軍令狀更加困難,
因為但凡羅馬人撂挑子便走,不和他玩了,李竹這軍令狀,就算是徹底的玩完!
所以,
想要保住他自己的小命,唯一的可能,就是讓羅馬從始至終的陷入戰場上無法自拔,而這,就當真有些考驗李竹的坑人功底了,
當然了,
正所謂沒有金剛鑽,攬不了瓷器活,既然李竹敢在三軍立下這個軍令狀,自然也是有不小的把握的,
在立下軍令狀的第四天,
李竹便對羅馬軍展開了極強的猛攻,具體做法也很簡單,那就是率領大軍,正麵衝殺!
這一點,
就是李竹最開始的計劃之一,看看他從曹操那求來的那些人就知道了,甘寧,魏延,連著張遼在內,哪有一個能從嘴裡嘣出慫字的?
開戰不過一天,李竹便帶著這幾位從來不嫌事大的爺,硬撼了羅馬大軍三次,
誠然,
由於兵力相差過大,即便李竹和這幾位以武勇著稱的將軍都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但論起戰損,還是李竹更加吃虧,
但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羅馬人很快就對李竹進行了一個誤判,認為這個家夥明顯是一個武力過人但腦子並不好用的莽夫,
而在得知這個名叫李竹的小將,乃是大漢太平侯爺的獨子後,羅馬人立刻便對李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沒辦法,
要怪,也隻能怪李憂這個太平侯爺的名頭太大了,尤其是在貴霜,那一座座生祠的建立,就足以說明一切問題,尤其是在眼下羅馬、安息、大漢三方亂戰的節骨眼上,一旦李竹被擒,局勢就必然在頃刻之間發生改變,
而想通這一點,羅馬的戰略就很明顯了,之前有曹操在大漢挾天子而令諸侯,今日便有羅馬在安息戰場上捉李竹而令兩國!
因此,
在李竹數次衝鋒後,羅馬大軍便接二連三的,想要對其展開包圍,可最後的結果都不太遂羅馬人的意,不管他們怎麼包圍,李竹總能靠著精湛的武藝殺出重圍,甚至有幾次,還帶有挑釁意味的回殺過來,打了羅馬好幾次措手不及,當真令他們恨的牙癢癢,
一開始,
他們還懷疑李竹是不是在坑騙他們,故意表現的如同莽夫一般,實則膽大心細,
但一來,數場大戰打下來,羅馬雖然沒有占到什麼太大的便宜,但也確實沒有吃虧,
二來,
就在李竹掌兵不就後,
羅馬的探子便傳出,李竹經常在軍營內酗酒,喝多之後不但和甘寧、魏延等人多有爭吵,甚至還經常在酒醉之後打罵士卒,
最過分的時候,將一個勸誡他不要在軍中飲酒的校尉吊起來抽的體無完膚,並且一天一夜不許有人去給他送水送飯,
這種近乎荒謬的暴行,頓時讓羅馬人再度對李竹的秉性篤定不疑,在縝密的分析過後,羅馬人一致決定,應該借這個機會再度運兵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