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人......”,
最終呢喃這三個字,曹操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沉思之中,
很明顯,
他已經理解了李竹的意思,
所謂的十一抽殺律,一開始隻適用於羅馬人,當然了,就算再羅馬軍的曆史上,這個軍法有明確記載的也隻有一次,畢竟羅馬人也不是傻子,他們也知道對士卒進行這種高壓威懾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但這對安息人,就是另一種情況了,他們之所以願意成為羅馬的附屬國,一共就隻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沒什麼好說的,曹操這孫子太能打了,他們確實也有些打不過,
第二點,就是因為安息帝國中真正掌權的那些貴族想要背靠羅馬,以此來維係自己紙醉金迷的生活,事實上,想要達成這個目的,投靠羅馬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畢竟在大漢這兒可從來不興這一套,
有功則賞,有過則罰,在大漢,你就算地位再高,也絕對不可以魚肉百姓,尤其是李憂聯合陳群等人再度改良刑罰後,其中就專門對大漢的侯爵做出了事無巨細的限製,
如果真有人敢以身試法,第一次,剝奪爵位,
至於第二次,
那就隻能期待你真的能有兩條命了,
而事實上,安息投靠羅馬的選擇,也沒有什麼不對的,起碼從他們自己的利益上來看,他們的貴族湊某種程度上已經達成了其目的,
至於安息帝國麾下還殘存的士卒?
他們才不管你的死活呢!
不管是在安息貴族還是羅馬貴族的眼中,這些參軍的泥腿子本來就是一種消耗品,他們根本不在乎你到底是為羅馬而戰,還是為安息而戰,說白了,這些士卒不過是安息貴族階級用來和羅馬交易的棋子罷了,
隻不過,
就算是羅馬人,也絕沒有真正的接納他們,在安息成為羅馬附屬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之前隸屬安息的兵卒,都處於一個炮灰的狀態,
哪裡頂不住了,就讓這群人上去頂,就算他們三五人隻能換曹操麾下一個戰卒,在羅馬人眼裡,也算是賺的了!
沒辦法,
這些士卒在被安息放棄並歸屬羅馬之後,不管是戰意還是士氣都滑落到了一個低穀,想要再讓他們恢複正常的戰力,就必須花費很長時間來讓他們對羅馬也有歸屬感,
這就不是一個短時間能夠達成的事了,更何況,現在曹操如此步步緊逼的狀態,也沒時間讓羅馬人去花心思在這些安息軍卒身上,
現在這個節骨眼上,
隻要能夠消耗曹操的戰力,在羅馬人眼中,這些安息戰卒也就算是死得其所了,
而李竹的謀劃,恰好是針對這些安息兵卒的,
他們能看出來這些安息兵卒隻是羅馬用來和大漢兌子的籌碼,人家士卒自己自然也會知道,畢竟誰也不是傻子,
那現在的問題就來了,
如果曹操能夠攻下安卡拉城,羅馬人會對安息人施行所謂的“十一抽殺令”嗎?
如果施行,那這就會變成壓倒安息士卒的最後一個稻草,因為一旦羅馬人真的這麼做了,這些士卒立刻就會明白,他們的性命在羅馬人的眼中,已經比畜生都不如了!
可如果羅馬人不去施行十一抽殺令,
那麼羅馬兵卒在這件事情中會感受到的情緒,就隻會有憤怒這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