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話,讓諸葛亮為之一振,
憑他的聰明程度,不可能不知道曹操這句話到底是意味著什麼,看上去,曹操說的是軍令狀的事,但實際上,卻說的不僅僅是軍令狀的事,
諸葛亮這一手,說是畢其功於一役,也完全沒什麼問題,根本沒有任何誇張的成分,
因為一旦這個計劃開始執行,四十萬大軍的性命存亡便在旦夕之間,雖然沒有人希望這一次會輸,但如果真的出現了什麼問題,這個軍令狀,可就不是開玩笑的了!
平常你立下軍令狀,真要出了什麼問題,隻要大家都幫你求求情,曹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就像演義中關羽在華容道放曹操離去,這種事,諸葛亮放他一馬,那就叫會做人!
且不說本來曹操在演義中諸葛亮的計劃中,就不是在華容道就應該做掉的人,就算關羽就是單純的沒有完成任務,其造成的危害性,也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大,
不過是回去了一個曹操而已,就算真的將曹操在華容道結果了,北方依然會有新的人出來接管,不管這個人是誰,以劉備當時所擁有的地盤和實力,都沒有插手的餘地,
加上當時剛剛得了一場大勝,
這個時候處死己方大將,任誰來了都會覺得有些寒心,
相比之下,
演義中馬謖就是另一個極端了,
因為他真的讓諸葛亮籌備多年的北伐大計功虧一簣,甚至以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出現,都還要兩說,
這種打擊,就算是諸葛亮本人,也必須給一眾將士一個交代,耗費了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全部付諸東流,如果沒人出來擔責,這個事,肯定是過不去的,
就像現在征討雅典城邦一樣,
用四十萬大軍做賭,這個責任,諸葛亮一個人是擔不起的,如果一定要有一個人來承擔責任,那就一定得是他曹操本人來才行,
他是西征的最高決策人,
計劃也是通過他的同意才施行的,聽上去,由他來立軍令狀,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才對,
但即便這樣,
諸葛亮依然為曹操的氣魄所折服,呃,或者應該說是佩服更貼切一些,
這種事,本來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古往今來,有多少統帥,都是有功勞自己攥著,有責任下屬背鍋,
能夠做到曹操這種敢於擔責的將領,說實話,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也不為過,畢竟這甚至和人品都沒有直接的關係,就算是一個極具道德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也未必能擁有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就是了!
“曹公,你......”,
“孔明,你不必說了!”,
曹操擺了擺手,也不多言,而是直接抽出紙張來,三五句便將軍令狀寫了個齊全,隨後極為堅定的簽署上自己的大名!
“四十萬大軍,上到將領,下到兵卒,隻要你需要,全都可以為你調動,”,
“打下雅典,功勞咱們兩個一同領,出了事,我幫你扛!”,
“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這些城邦!”,
“諾!”,
是的,
諸葛亮隻說了一個字,便再也沒有其他的言語了,
事實上,
在那一瞬間,諸葛亮確實有被曹操的魄力所吸引,或者說,不管是誰在當時諸葛亮的位置上,都不可能不受感動,隻不過,感激的話,不是一定要說在嘴上,
很多時候,
事上見,比嘴上見,有用的多!
所以,諸葛亮麵見曹操的當天,由於確實熬了個通宵,所以大軍確實休整了一天,但到了第二天,四十萬大軍,便傾巢而出,直奔斯巴達城,並且還是分兵兩路,各二十萬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