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
曹操給荀諶的兵馬,在使臣中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並且在自己思來想去之後,還將典韋、李典二人一同劃在了荀諶麾下,到此,其陣容奢華程度,在整個天下的作戰編製中,也絕對可以算是位列前茅的,
事實上,就在荀諶帶著這些兵馬第一次出使達西亞人部落據紮之地時,對方還險些以為大漢這是要撕毀盟約,背信棄義,連他們都一起吞並了,還是李竹好說歹說,才勸說達西亞人首領願意和荀諶接觸一下,
而事實上,
荀諶所展現出來的誠意,也確實大大出乎了達西亞人的預料,幾乎完全自治的治理權,源源不斷的補給,甚至等到戰事結束後,還會有專門的專家來指導他們如何播種種植作物,如何興修水渠改良水利,
總而言之,能有的好處,劉備幾乎全都給了出來,所需要的代價,也僅僅是達西亞人絕對的忠誠,並且每年的稅收,需要上繳給大漢一成,
當然了,
已經到了現在這種規模的大漢,肯定是不會貪圖達西亞人這麼點便宜的,之所以要定下這種規矩,說到底,還是希望雙方能夠進行長久合作的同時,分出上下級的關係,
白眼狼的例子其實並不少見,一昧的對彆人好不求回報,也從來不是大漢的作風,隻有將規矩在一開始就立下,之後的一切才能有個憑據,
不過萬幸的是,達西亞人的首領並不是什麼不知好歹的家夥,在得知了荀彧到來的真實目的後,立刻便奉上了美酒佳肴,大肆招待荀諶,隻為了展現出自己和大漢合作的誠意來,
沒轍啊!
實在是大漢給的太多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達西亞人說自己這邊的族人太少,在耕種的時候很可能會陷入人手不夠的僵局,於是,荀諶便主動說道,等到戰事結束,可以從羅馬那邊戰敗的奴隸中抽調一些過來,在達西亞人的地盤上勞作,
這話一聽,
達西亞人的首領直接大喜過望,就差把荀諶當祖宗供起來了,
以前都隻有羅馬人奴役他們,如今竟然有一個身份調換的機會就擺在他們麵前,如何能讓他們不去珍惜,
所以不管荀諶之後提出了什麼條件,達西亞人的首領都二話不說的答應了下來,總體來說,整個交涉過程,都處於一種極為完美的狀態!
隻不過,
荀諶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和達西亞人達成協議這件事有任何擔憂,他真正擔心的,是日耳曼人等其餘部落!
就像之前荀諶和曹操商討的結果一樣,以日耳曼人為首的大部族,在勢力上,已經遠遠超越了達西亞人,雖然他們也沒辦法抗衡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但對於羅馬帝國來說,他們也不是可以隨意拿捏的角色,
在很早之前,日耳曼人就意識到,各個部族的散居,就注定了他們在兵力和凝結力上要不如羅馬人,因此在大約十幾年前,日耳曼人便完成了部族的集結,
爾後,
他們又意識到了自己在裝備上被羅馬人甩開的差距,所以又開始精進軍械,大量製造精良的仿羅馬式戰甲,來不斷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可以說,到現在,日耳曼人早就已經不是羅馬人能夠隨意拿捏的了,
這和當初大漢麵臨的匈奴還不一樣,
大漢打匈奴,那就是爺爺打孫子,隻不過是孫子居住在草原,溜的比誰都快,動不動就開始玩躲貓貓,
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總體上,還是處於一個麻煩但又不夠那麼麻煩的情況!
但日耳曼人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