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曹操的相應計劃和決心後,荀諶就像他自己所說的一樣,並沒有在前線多做停留,畢竟他的身份定位其實還挺明晰的,相比於謀士來說,說他是專門負責外交的使臣才更加合適一點,
雖然他從小在荀家長大,對於兵法什麼的,肯定不至於一竅不通,但曹操這邊的專業人士已經很多了,諸葛亮、關羽等等將軍都是熟讀兵法,並且經驗豐富的好手,實在沒必要非要加上他一個荀諶,
說句實在的,荀諶自己甚至覺得,就連現在的李竹,在兵法謀略上也應該比他強上不止一點才對!
而荀諶的任務從一開始,就隻是單純的幫忙聯合周遭的部族勢力,在完成這件事後,使臣在前線,也就沒了價值,畢竟對於曹操來說,羅馬是唯一一個完全不需要任何溝通的帝國,直接打到死就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本身也是一種關係,
並且曹操和大漢都覺得這種關係十分不錯,不需要荀諶這個使臣再做任何調和了!
因此,
在經過又一次的長途跋涉之後,荀諶終於重新回到了大漢的長安城中,和眾人彙聚在一起,講述他在前線的所做所聞,
“原來是這樣嗎?”,
聽過荀諶的一席話後,劉備輕吸一口氣道,
“想不到在曹公的心裡,羅馬偌大的一個帝國,竟然也完全夠不上他的盟友身份,這一點,還真是我們之前未曾想到的,隻是按照他這麼說,能夠成為曹公的盟友,我還真是值得驕傲一下啊!”,
“玄德公所言極是!”,
一旁的李憂聽聞這話,不自覺的便笑了笑,事實上,再也沒有彆人比他更了解劉備在曹操心裡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了,畢竟彆人都不知道演義之中的青梅煮酒論英雄,
能夠說出“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而!”,已經足以證明劉備在曹操心裡,早已到了一個無人能及的地步了!
並且,根據李憂自己對演義的解讀,他甚至能夠確認,曹操在演義中對劉備的欣賞之情,未必就會比關羽弱,隻不過他對關羽的感情是純粹的,而對劉備的感情則是多了很多不同程度的隱晦,
因為在李憂看來,曹操絕對稱得上聰明二字,甚至和郭嘉、徐庶等人比起來也不遑多讓,或許有人覺得這個比喻有些許的誇張,但應該不會有人覺得,曹操會比當年被勾踐騙到團團轉的那個吳王更差,
並且有有臥薪嘗膽這個曆史真實事件的珠玉在前,不難想象,當初曹操在看向劉備的目光中,到底糾纏了多少複雜的情緒,
殺吧,舍不得,這樣的英雄,總希望他可以為己所用,
不殺吧,不放心,所以才有了青梅煮酒等三番兩次的試探,
總結來說,
李憂一直堅定的認為,曹操最後會放了劉備離去,並不是他真的被劉備所完全蒙蔽,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自身的舍不得,這一點,倒是和他對關羽的感受是一樣的,
明明幾百刀斧手圍上去,很輕鬆的就可以解決這個心腹大患,但曹操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猶豫,始終無法對其真正下手,最後錯失良機,放虎歸山,
李憂甚至能想象的到,曹操在真正麵臨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心裡到底有多麼糾結,畢竟他那個多疑的性格,實在是已經到了人儘皆知的程度,隻要他讓人將劉備的頭顱直接斬下,那就什麼事都能夠解決了,
晚上也能睡得著覺了,
也不怕劉備日後會對他產生威脅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解決辦法,曹操卻遲遲不肯用,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對劉備的欣賞,已經讓他能夠暫且壓製自己的多疑,
說實話,
能做到這一步,確實有些太不容易了!
至於羅馬?
雖然這麼說話可能有些難聽,但在曹操心裡,恐怕真就和路邊的一條野狗差不了多少,硬要說不同,可能就是這條狗牙齒極其鋒利,體型極為碩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