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實的角度來看,關羽給薑維的信任,是之前諸葛亮都未曾給過他的,
自專自斷,
帶領五萬人先行步入戰場,隨機應變,連關羽本人都不知曉薑維的具體計劃,要是曹操知道了這件事,多半心裡也會咯噔一下,
沒辦法,
這實在是太過於豪賭了,不管怎麼說,關羽和薑維都是第一次配合,在任何人看來,這種計劃,都是稍有不慎,便會滿盤皆輸的,
可唯獨眼下的薑維,絲毫沒有半點憂慮的心思,而是將所有的精力和想法,全都放在了心裡的那張地形圖中!
臨危而不亂,方能在一團亂麻的事態中穩如泰山,若是將領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不說百戰百勝,也完全可以獨當一麵了,這是司馬懿教他的!
而薑維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不說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但越是逆境的事態中,薑維的頭腦便越發的清明,
加上他這個人本來就帶著一些一根筋的屬性,反而對局勢的判斷會更加準確,這一點,在演義中一計害三賢的那一招中,已經體現的淋漓儘致了,
於是,
在三日之後,
在羅馬軍的逐漸逼近下,漢軍終於是發動了反擊!
插句題外話,
漢軍在羅馬城邦北部信建的兩座城池,名字是由曹操親自取的,相對位於西邊的城池叫做破秦,因為羅馬帝國在大漢又被稱之為大秦帝國,破秦,其實就是攻破羅馬的意思,倒是熟為通俗易懂,
而東邊的城池,叫做新壽,取的乃是“新漢國祚,萬壽無江”的意思,
這兩個名字,還是曹操親自找馬承算上一卦,才得來的兩個名字,隻不過說白了,還是為了取個好兆頭,若是李憂在此,多半要說曹操封建迷信!
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事實的情況是,關羽率領十萬人馬親自駐紮鎮守在破秦城中,而新壽城則是由廖化負責鎮守,二人呈掎角之勢,在後方為薑維保駕護航,而再看薑維本人,已經率領五萬大漢兵卒,從新壽城出,一路向東南而去,
這一下,
可把羅馬人給看蒙了,
他們實在是想不通,這五萬人從大漢的兩座要塞分離出來,到底能有什麼用,畢竟這對於他們此次開拔來攻這兩座要塞,就算不至於將自己帝國中全部的兵力掏出壓上,但五萬人對於他們來說,真就是有些杯水車薪了!
所以,
一開始,
羅馬人根本就沒有將這五萬人放在心上,一來他們人數過少,二來身後又不曾有後援兵力,說白了,這五萬人,當真有些無根浮萍的意思,
因此,羅馬人根本沒有過度在意薑維這支軍伍,他們每一支鷹旗軍團,人數都和薑維差不太多,再算上輔兵,就意味著任何一個軍團對上薑維,都將處於優勢之中,
再這樣的情況下,羅馬人自然不會繼續在薑維的身上耗費過多精力,
對於羅馬來說,
攻下大漢兩座要塞,就是他們的當務之急,甚至很多人,都覺得薑維無非就是關羽放出來的誘餌,目的就是延緩他們攻城的腳步,
因此,
六支羅馬軍團,根本就沒把薑維當人,幾乎全部選擇了無視薑維,繼續讓兵力向關羽和廖化所在的兩座要塞聚攏,
而薑維,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在六支軍伍的眼皮子底下,愣生生的溜到了戰場外圍,然後,向其中一支羅馬軍團,展開了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