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烏斯,年二十五歲,羅馬鷹旗軍團中掌管八千軍卒的一名小將,父母在羅馬帝國裡也算得上是較為富庶的貴族,雖然沒有任何實權,並且大多數時候都處於羅馬權力中心的邊緣位置,但也絕對不是尋常百姓家能夠媲美的,
從小,
卡西烏斯便接受了極為良好的教育,並在父母給他介紹的老師門下學習槍術,十六歲便開始參軍,參軍沒過多長時間,便趕上了大漢和羅馬帝國的交鋒,
之前,卡西烏斯還去過安息帝國前線支援,雖說吃了兩回敗仗,但由於能力出眾,加上了羅馬帝國也確實在用人之際,因此在幾次大戰之後,卡西烏斯逐漸開始掌兵,地位也水漲船高!
對於他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即便父母是貴族,但空有頭銜沒有權力,對於他的仕途來講所能儘到的推動作用實在是少之又少,想要繼續往上爬,就隻能在和漢人的交戰中多立戰功才行,
隻不過,
那些漢人的戰鬥力,實在是讓卡西烏斯有些頭疼,他確實有些想不明白,為什麼都是人,對方打起仗來就能和不要命一樣,他甚至覺得,這仗再打下去,他能不能繼續活著恐怕都是一個大問題,就跟不要說什麼立功升遷了,
當然,
或許在卡西烏斯的本意中,升遷這種事,其實也是順其自然的,換句話說,他對步入羅馬的權利中心,其實並沒有那麼向往,如果要說原因,那就是他多少覺得如今的羅馬皇帝的腦子,已經被漢軍打的有些不正常了!
放火燒穀,放火燒城,這兩個決策,其實他都被迫參與了進來,前一個決策是用火去燒自家的軍卒,後一個決策就更離譜了,竟然用火去燒自己家的百姓,
卡西烏斯實在是想不明白,為什麼打仗會用上這些肮臟的手段,如果在戰場上技不如人吃了敗仗,那麼就算要砍他的頭,卡西烏斯也未必會心有不滿,但是要用數萬百姓的性命,來換取一場中線對漢軍的大勝,那麼他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過不去自己心裡那一關的!
事實上,
在聽到上麵做出這兩個決策之後,卡西烏斯也堅決的提出了自己的反對,並且給出了充分的理由,他寧可在沙場上戰死,也不想讓那麼多無辜的百姓被當作棄子燒死在城中,但從結果上其實也能看的出來,他的建議,多半是沒起到什麼作用就是了,
而這,
恰恰也是卡西烏斯被其他人當作眼中釘、肉中刺的原因,
這一點,
甚至長安城中的李憂和賈詡都沒有分析出來,他們研究的,都是實施層麵的原因,比如關係後台硬不硬,有沒有所謂的利益綁定,或者手中掌控的權柄容不容易被替代,
但還有一點相當重要的是,
如果一個人完全不能做到所謂的“和光同塵”,當然,羅馬現在的情況,應該用同流合汙來形容方才更加合理一些,
但不管用什麼樣的詞語來修飾,卡西烏斯都和同僚的關係搞得極差,君子鶴立雞群之時,往往就是下場淒慘之時,這種時候,就算是為了自己的麵子,那些已經臟了手的羅馬將軍,也會選擇將卡西烏斯推出來背鍋,
畢竟選擇這樣一個人,基本上是不會有其他人為他當出頭鳥的,因為本質上,卡西烏斯自己,就已經是最大的那個出頭鳥了,更彆說他父母的關係也一般,錢財什麼的,在戰時根本就沒有任何威懾力,
加上他麾下那八千羅馬戰卒,也不是什麼第一作戰編製,說白了,他隻要負責的,就是監督糧草能夠按時抵達,簡而言之,便是羅馬的督糧官!
這種官職的危險程度到底有多大,你問問當年的袁術就能知道個七七八八,這種軍職,聽上去責任重大,但事實上隻要心思稍微細膩一些,那就是誰都能乾,
反正要是糧草真出現什麼問題,斬了之後換一個人來做便好,根本不會出現任何麻煩,
這麼多原因疊在一起,
要是卡西烏斯還不被推出來背黑鍋,未免就真有些天理不容了,
隻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