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憂的話,不可謂沒有道理,說句實在的,大漢能夠在短時間內征伐如此遼闊的疆土,難道真的是他們的兵製遠遠領先了羅馬人嗎?
當然不是,
說句實在的,雖說大漢的國力已經遠非昔年孱弱之時可比,但身為西歐大陸上最輝煌的國度,羅馬帝國的強橫狀態,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當打之年,雖然他們在國家製度上還處於較為落後的奴隸製,但在軍事能力上,可是完全和弱字沾不上一點邊,
就算吞並了貴霜之後的大漢確實要比他們在後勤補給上更具優勢,但如何也不該這麼快便讓己方陷入這等劣勢之中,甚至還隱隱有無法自拔的泥濘之象,
說到底,
戰卒上的差距其實基本上和沒有一樣,甚至大漢有的時候還要反過來想儘辦法追趕羅馬人的腳步,比如讓周瑜花費整整一年去訓練出一支荊州水軍這件事,就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因此,
如果一定要讓李憂來說,大漢能夠打出這樣優勢,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在人才上的巨大領先!
你可以說人才的選拔注定是奴隸製度落後的一點,但像三國時期人才如此噴湧的呈現,便是古往今來,也實屬罕見,
這是一個時代的璀璨,按照原本的軌跡,這些人才雖然各自有其驚豔之處,但也會在連年不斷的消磨之中,逐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可因為有了李憂在,整個曆史發生了極大程度的偏移,人才的折損率變成了最低,除非像是程普那種不殺會影響劉備這邊的攻伐進程,或者沮授那等救無可救的情況,李憂都會最大程度的將這些人才保留下來,
甚至像周泰那種,就一門心思當孫權護衛,絲毫不考慮投誠的家夥,劉備這邊也會養他多年,終於盼來了最後的成果,
三國耗儘英雄氣,兩晉儘是鼠輩出,這句話的含金量,無疑是三國人才噴薄而出的一種側麵體現,
彆的不說,
之前羅馬人算盤打的那麼好,可愣是被趙雲帶著一千白馬義從,就將異族大軍壓境的問題給解決了,
這種事情,
如果位置稍微調換一下,羅馬人這邊是絕對想不到這種解決方法的!
當然,這不能單純的從聰慧程度上來下判斷,所有的計策,其實都要實際落在人的身上去執行,而人具體能力的強弱,也可以拓寬謀士製定計策之時的想法,
羅馬人之所以不可能和趙統用出一樣的決策,並不是他們笨,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因為羅馬將軍之中沒有一個能夠和趙雲匹敵的常勝將軍罷了!
而現在,
隨著海上的戰場全都被曹操拉回了陸地,太史慈、周泰、甘寧等人的武勇將不同於海上,徹底得到全麵的發揮,但這件事情,除非是真正交手之後,否則的話羅馬人很難意識的到,
畢竟在他們的眼中,周瑜就是大漢特意為了對付羅馬海軍所調來的水戰將軍,而他在陸戰上的天賦,可是還絲毫沒有在羅馬戰場展現過!
這種致命的情報差,很顯然會成為羅馬海軍落敗的關鍵原因!
因此,
對於周瑜所負責的戰場,眾人是沒有任何擔憂的!
“唯一有些難度的就是曹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