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
趙雲的辦事能力還是相當靠譜的,
僅僅過了一天的時間,諸葛亮軍中糧草緊缺的消息就已經被他散播了出去,
雖說由於羅馬人的包圍圈在一步步的緊縮,導致諸葛亮軍中的消息有些閉塞,但這所謂的閉塞,是指尋常的接收和傳遞消息,但糧草緊缺這種事,羅馬人是不會選擇將其封閉的,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一點,在行軍打仗的過程中往往會體現的十分明顯,畢竟誰都知道,對敵軍來說越是不利的消息,對己方鼓舞士氣便越大,因此在得到這個消息後,羅馬軍沒有絲毫的阻攔,甚至還下意識的來了一招推波助瀾,儘可能的讓包圍圈外的漢軍也能得知這個消息,
其實講道理,
在目前的形勢下,羅馬軍這麼做,從任何角度都沒有批判的理由可言,
在他們的視角中,
隻要能夠將這個消息傳播出去,那麼位於中部東麵的曹操必然會有所動作,畢竟不管是並州狼騎還是白馬義從亦或是白毦兵,都是大漢費儘心血才培養出來的特殊軍伍,任誰也不可能讓其因為軍糧緊缺而覆滅在此處,
但隻要曹操一動,與其正麵對峙的羅馬大軍自然也會行動,到了這一步,那麼戰場上的主動權,就會直接轉移到羅馬人的手裡,
換句話說,
等到那時候,諸葛亮就是羅馬人手中的質子,隻要能維持包圍圈不散,想怎麼打,在哪打,那就都得由羅馬人說了算,
當然了,羅馬人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一來是把諸葛亮散播出來的消息當真了,二來則是他們沒有想過,諸葛亮的突圍能力,還要遠在他們的預判之上!
並且,
人家諸葛亮之所以非要讓趙雲將這個消息傳播出去,也不是給羅馬人聽的,而是給早在之前那場詐敗之後便潛伏下來的許褚聽的!
原因當然也很簡單,
諸葛亮深知,即便他告訴許褚什麼時候重回戰場是合適的時機,許褚也未必就能極其準確的將其掌握,所以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將所謂的糧草不濟的消息傳播出去,
因為這話要是落在羅馬人的耳朵裡,或許會覺得這是什麼好消息,但落在許褚的耳朵裡,那就是諸葛亮在告訴他,你要是再不過來,老子就真交待在這兒了!
就算許褚腦子再不好使,這種話,怎麼想也是能夠聽明白的!
另外關鍵的一點就是,
在戰場將自己蹤跡隱匿下來的許褚,肯定是沒有什麼消息閉塞的問題的,在從死士那得到了諸葛亮軍中缺糧的消息後,許褚立刻帶兵從山林出發,直奔諸葛亮所在包圍圈而去,
到這一步,
諸葛亮之前交待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便已經全部達成,
當初羅馬人擊敗許褚的地點,遠在現在諸葛亮駐軍之地更北,畢竟,就是從許褚敗退的那一刻開始,羅馬人才開始向南進軍,準備這所謂的包圍圈,打著打著,自然便打到南邊去了,
所以,
許褚隻要同樣的向南進軍,就能直接奇襲羅馬人的後方,也就是所謂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當然了,
能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許褚的行軍速度足夠的快,畢竟不管是他麾下的虎豹騎,還是那些親衛,都不是什麼輕製騎兵、步兵,一旦開始行軍,肯定是很難隱匿行蹤的,
所以隻有讓羅馬人反應不急的急行軍,才能最大限度的讓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計策成立,而事實上,許褚也正是這麼做的,
若是一定要問一個原因的話,那就隻能歸結於許褚的重情重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