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
羅馬人的行動比徐晃和許褚預料中來的還要早,還要果決,
原因當然也很簡單,
既然讓百姓動搖漢軍的計劃已經失敗了,他們隻能想儘一切辦法,將戰機儘可能的搶回自己的手中,
說實在的,他們確實不明白,曹操的行動為什麼能夠如此果決,能夠這麼快將安置百姓所需要的百姓,不管許褚怎麼選擇,隻要他們沒辦法做到讓這些百姓自生自滅,那麼這些百姓就必然會成為許褚軍中的累贅,
這種累贅,可能是物理意義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不管是那種,都能讓羅馬人這邊起碼提高三成左右的勝率,
雖然即便加上這三成,他們的勝率依然隻能在一半左右搖擺,但這已經是羅馬人能爭取到最好的結果了!
但夏侯惇的出現,注定讓羅馬人所有的付出付之一炬,
所以,
羅馬人隻能用最激進的辦法,用最迅捷的進攻,來為勝利尋得一絲可能,
事實上,
他們確實成功了!
許褚確實想不到,羅馬人的行動會這麼快,他本來以為,在得知自己的陰招沒能成功後,他們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消化,之後才能重新決定進攻的時間,
這個過程起碼要一整天才行,這並不是許褚的盲目判斷,而是根據羅馬人的一貫作風而做出的預料,
但羅馬人隻用了一夜,哦,具體來說,他們隻用了三個時辰,就定下了要在第二天一早進攻的軍令,
看得出來,
羅馬人確實是被逼到一定份上了,
但事已至此,雙方都已經押上了全部的賭注,不管戰場如何變化,都一定會應了諸葛亮的那句話,贏家通吃,失敗的一方隻能接受自己滿盤皆輸!
換句話說,
如果羅馬人這一次沒能突破石兵八陣的封鎖,基本上,也就很難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
並且,
雖然羅馬人做這個決定的時候相對來說草率,但這並不意味著讓門打算蠻乾,
就在第二天清晨,
三千騎卒,如同一支利劍一般,直奔許褚、徐晃二人的駐地而來,
顯然,
這三千人已經是羅馬人能掏出的,最多的騎兵了,事實上,即便是這三千人,也耗費了羅馬人的大量精力,
畢竟,之前的那些羅馬騎兵,基本上可以說是全都有了戰後創傷,就這三千人,還是哄著騙著才讓他們願意扛起第一梯隊衝鋒的任務,
羅馬人之所以這麼安排自然也很簡單,
從百姓被放出來之後,不管成功與否,他們的目的都已經泄露了出來,而想要先下手為強,騎兵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即便在此方戰場上的羅馬騎兵士氣已經跌落到了穀底,但他們還是派出了這三千人的前哨部隊,
當然了,
羅馬人也不至於蠢到真打算指著這些騎兵來搞定許褚的陣法,畢竟在之前,人數相對處於劣勢的魏武卒都能將這些騎兵擊退,想靠著他們翻盤,那隻能說羅馬人的腦子確實是不轉了,
之所以會這樣安排,主要的目的自然是希望這些騎兵能夠率先衝入軍陣,成為其中的不利因素,雖然他們對陣法依舊隻是一知半解,但也清楚,但凡是陣法,都肯定會有陣眼這麼一說,
破了陣眼,陣法便破了一半,當然,某些軍陣沒有陣眼這麼個說法,但並不意味著這個陣法不存在重要的中心地帶,隻要能衝到那裡,總會給許褚帶來一些不希望看到的麻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