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劍何人能命名之叢影劍!
來到蜀地已有一月,公孫疾收起悲傷,準備開始新的生活。
才發現,這裡的人,沒有一個不比他慘。
張家五口人,隻剩下一個雙目失明的老父;李家七口人,倒是都還活著,卻沒有一個囫圇人;王家六口人,還剩下兩個未滿三歲的孩子,他們是被救了,可這個連自己都顧不上的時代,誰還會太多顧及兩個不相乾的孩子;古家、黃家、趙家……家家都困難。
大兒子公孫安和一些年輕男子又出去救人,隻要是受秦迫害的人,他們都會將其救回來。
軒轅家的幾個年輕人則帶著另外一些年輕人,“籌集”糧食。
堂堂七尺的公孫疾,竟然還靠彆人接濟?簡直是笑話!
公孫疾是個手藝人,能做的事情很多。
於是,他想方設法搭起劍爐,再次造劍,他要打造出一把把鋒利的寶劍,讓大家拿著他打造的寶劍,消滅暴秦。
靠著他的能耐,鑄造的寶劍受到大家歡迎,不僅僅供當地人使用,還通過各種途徑售賣各處。
他的生活越來越好,又收了十幾個徒弟,不過,他發現,在眾人中,最有鑄劍天賦的竟然是他的小女兒公孫柔。
才六歲的公孫柔,鑄就的兩把劍都是上品。
公孫疾並沒有將這兩把短劍賣掉,而是將它們收藏起來,非常有意義。
這裡本是蜀地某個荒無人煙的山穀,公孫疾到的時候也就七八十人,第二年已經有三千多人。
這三千多人大多都是農、工,有一些本事,可是如果秦兵來攻打,隻是一群烏合之眾。
會武藝的人站了出來,教導大家武功,公孫安正是其中一人。
起初,並不順利,生活本就不容易,哪裡還有時間的精力學習功夫?
公孫疾為了支持公孫安,拿出積蓄,凡是敗入公孫安門下,認真學習武藝者,就可以包吃住。
同時讓鑄劍坊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拜公孫安門下,學習功夫。
公孫家帶動下,各家紛紛效仿,或以家族為單位,或異姓聯合,逐漸形成了公孫家、軒轅家、趙家、蕭家和歐家五大門派。
然而,會武藝也還是一盤散沙。
借鑒天存門的做法,五大門派組成滅秦之盟。
以軒轅靜為第一代盟主,公孫安為副盟主,趙毅然、蕭白心、歐德立為長老。
五大門派相約定同心協力,武不分家,互幫互助,滅秦複仇!
這日以後,這個山穀有了名字——滅秦穀,不分男女老少,皆為滅秦盟盟眾。
有了向心力,大家過的生活也改變,分工明細,各有所司。
又修建各類建築,有模有樣。
公孫安的鑄劍坊改名為武庫坊,生產的兵器全部歸滅秦盟所有。
小女兒公孫柔喜歡鑄劍,可是公孫安認為她太小,還不適合鑄劍,讓她專心學武。
大女兒公孫歡樂已經十二歲,鑄劍天資不如公孫柔,被要求多到武庫坊學習鑄劍,而她則更喜歡練武~~
搞得兩個女兒都不開心,但是沒辦法,大兒子有大事,二兒子、三兒子有缺陷,如果不強迫大女兒學習,萬一公孫安出什麼事,公孫家的鑄劍術將在公孫家中失傳。
不過,公孫安答應兩個女兒,等公孫柔到了十二歲,就不再勉強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