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劍何人能命名之叢影劍!
公孫安對於公孫揚受傷致殘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
那次以後,公孫安很少回家,一來是戰事吃緊,得寸步不離保護李牧將軍,二來也是因為不知道怎麼麵對家人。
公孫揚雖然腿殘疾,卻很積極生活,趙國,不,整個六國都處於危險境地,他能做的是幫助父親多為趙軍鑄造幾柄寶劍。
曾經,公孫疾將公孫揚作為接班人培養,他的鑄劍技術是準一流的。
然而,好景不長,趙王遷七年,趙國最後的名將李牧被讒言陷害,死在自己人手中,秦軍順勢而行,抓了趙王遷,趙國名存實亡。
趙國滅亡,趙王死亡都沒關係,李牧是公孫揚心中的偶像,他的死對公孫揚是巨大的打擊。
公孫揚變得消極,突然之間失去了人生意義,他越想越鑽牛角尖,公孫安作為李牧的貼身護衛,竟然沒能保護李牧的周全。
那次,公孫安回家之時,公孫揚和他大吵一頓,什麼不該說的話都說了出來。
兄弟兩人鬨翻了,公孫安怒氣衝衝離開了家,和一些趙國誌士聯合起來,發動了一場對秦戰鬥。
他們隻有五百人,即使以一敵百,也不是十萬秦兵的對手,僅僅兩個時辰,他們就失敗了。
據說五百人無一人生存。
公孫揚知道李牧的死不能責怪公孫安的,隻是,他需要發泄。
他沒想到,自己的那番話竟然把公孫安逼上死路。
他覺得自己真的沒用,身體殘缺,不能有所作為,還坑害彆人,活著還不如死了算了。
那天,他爬到了水井邊,差一點就爬了下去。
幸好,八歲的大妹公孫歡樂帶著三歲大的小妹公孫柔恰好經過。
他不想給這兩個妹妹留下童年陰影,所以暫時停止自殺。
彆看兩個妹妹年紀小,卻一個比一個聰明,兩人當著他的麵什麼都沒問,公孫歡樂負責扶他,而公孫柔則小跑著叫人幫忙。
事後,大人們也沒向兩人解釋,她們卻知道肯定出事了,經常出現在二哥麵前,讓他講故事。
兩個可愛小妹妹讓他的心漸漸平複下來。公孫家慢慢忘卻悲傷,又多了一個小弟弟。
可是,荊軻刺秦王事件又將公孫家牽扯進來。
如果他不是這副模樣,他一定可以保護家人的。
他這麼想,將家人的死全部歸咎於自己,又產生了輕生想法,跟著母親他們去了吧。
然而,還是兩個妹妹“挽留”了他的生命。
更沒想到的是,竟然又遇到公孫安,他還沒死!
公孫揚很興奮,又不知道怎麼麵對他,一直躲著他。
公孫安何嘗不是。
這幾年來,兩兄弟很少見麵,幾乎沒有說過話。
公孫揚不知道,很多時候,公孫安就在他的房門之外。
兩個兄弟明明互相牽掛,也關心對方,隻是,都認為對方在責怪自己,去找對方會惹對方生氣,誰都不敢主動見對方。
公孫柔在滅秦盟山穀又自殺了幾次,他的想法是不讓公孫安為難,卻讓公孫安更加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