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驍騎!
這個說話的人,是跪坐在王翦身後的兒子王賁。
王賁一臉的不屑,他們王家父子實打實是帶著六十萬大軍去伐楚的,但是誰能想到,李信這個死不休的不但搶了他們的功勞,而且在王賁奔襲壽春的時候,李信還演了一場戲,偽裝成楚兵和王賁作戰!
最關鍵的是什麼,王賁還輸了!
這件事,王賁除了告訴他父親王翦之外,誰也沒有說過,因為實在是……太丟人了些,這在他半生行軍打仗的生涯中,可以說是奇恥大辱!
想想李信以五百士卒和四千壽春死囚,依仗壽春之險,嚇退了他三萬秦國虎狼鐵騎,這事會把王賁永遠都訂在他的恥辱柱上!
這種事說出來,是要讓人笑話死的……可能會成為鹹陽軍伍將領中的笑柄。
所以王賁對李信的嫉恨最大,又是嫉妒又是憤恨,這他、媽簡直不是人乾的事!
王賁說話了,王翦也沒有動,隻是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蒙毅他們這些文官,表麵上是虛言納諫,其實都是說給那台階上的大王聽的,蒙毅準備再次以李信經曆的艱辛萬難來打動大王。
他上前一步,正在腦海裡整理思緒,就要開口,誰知道就看到原本安安靜靜跪坐在蒲團上的李信,騰的一下站了起來。
就聽到李信嗬嗬一笑“敗軍之將,何敢言功?這句話應該對王將軍你自己說吧……”
彆人都沒有跳出來,就王賁第一個跳出來,這就好像原本是一個鐵桶一樣,李信很難找到突破口,但是王賁這孫子居然先忍不住開口了,李信不好好針對針對他怎麼能行?
今天來的路上,李信就想好了。
反正他得罪三公,已經是無力回天,不如今天就當個噴子,誰敢說他,他就噴誰,今天就是死,他也要把這嘴癮給過了!
想想看啊,他噴的都是誰,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反正先把這癮過了,今個就是耶穌來了,也攔不住他!!!
這是他李信說的!
蒙武看到李信直接開始正麵硬鋼,吃了一驚,不過他們偽裝成楚兵擊退了王賁的事是真的,蒙武拉了拉李信,示意他差不多就得了。
但是李信好像沒有察覺道,繼續咄咄逼人“你說是不是啊,王賁將軍?”
“你!……”王賁頓時啞口無言,氣的是黑臉通紅,但偏偏一個字都說不出來!
眾人看向王賁,覺得李信又是話裡有話,似乎王賁有什麼把柄在李信手裡攥著,王賁還不敢回嘴?
所有明眼人都看出來了。
王翦有點忍不住了,回頭瞪了一眼自己兒子,心裡埋怨,這個不成器的東西……
王翦咳嗽兩聲說道,很沉穩的說道“就事論事,李將軍之前在陛下麵前誇下海口,二十萬大軍足以平定楚國,結果打敗,二十萬將士的性命白白犧牲,得有個說法?”
這句話說道李信的命脈上,李信沉默不語,這是他這具身體之前的主人留下來的話柄。
蒙武在一旁冷笑道“王老將軍此言差矣。將士為國征戰,既然出征那就有為我大秦犧牲的準備。我軍雖然大敗,但是並未放棄,以少勝多,屢創神跡,連斬兩國敵酋人頭,足以撫慰這些犧牲將士的在天之靈。”
說到這裡蒙武眼圈通紅,咬牙道“倒是王老將軍您,屢次提起這件事,是要把那些犧牲的將士陷於不仁不義之地嗎?”
王翦一時無語,本身他是打算以此作為攻擊點攻伐李信,但是沒想到蒙武似乎是站在李信那邊,一時間並未想好言辭,輕咳一聲。
他旁邊的宰執王綰就慢悠悠的站了起來,輕拂官服深衣袖口說道“稟大王,李信蒙武言辭荒謬,壽春城乃是楚國都城,即便裡麵隻有兩萬守軍,怎麼可能憑借五百之眾攻入壽春?還砍下兩位敵酋的頭?我看他們一定是為了搶軍功,所以胡亂說的吧,應當治欺騙大王之罪!”
王綰最後一句話,突然語調變高,表現出明顯的敵意!
王綰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直接把李信所有功勞消弭於無形之間,這樣既不能功過相抵,還讓李信落個欺世盜名。
李信微微一笑“這位就是王丞相吧?”
王綰回頭看向李信,心說你娘的,裝什麼裝,搞得像第一次見一樣?
李信嗬嗬一笑,抬了抬手,讓人乘上三個盒子,他把這三個盒子擺在眾人和嬴政麵前,蹲下來,打開盒龕,三顆已經發臭的人頭赫然出現在眾人麵前,但是經過軍中處理,皮膚略微有潰爛,但依然能看得清死之前猙獰的麵目。
三顆人頭就在王綰腳下,王綰不由自主的往後縮了兩步。
李信抬了抬手,殿外齊爭通過戍衛武夫嚴查搜身,一襲白衣進入殿中,手中捧著兩枚印信,李信接過來,把印信外的黑布取了,向眾人展示“昌平君的印信,和燕王喜的王印在此,下麵三顆人頭分彆是楚國公子昌平君,楚地大將項燕,燕國大王燕王喜的人頭,若是識得這幾人或者見過這幾人的,可以上前看看,我是否說了假話。”
李信又負手而立,嗬嗬一笑“至於我究竟有沒有攻入壽春,我身邊這位,乃是原壽春城管理城內大小事務的郡丞齊爭,此人和軍中五百將士均可為我作證。”
嬴政坐在案幾之後,微微頷首“齊郡丞,你說說看。”
齊爭雖然也是頭一次來大秦,而且一來大秦就都是大場麵,但依然風度翩翩,言談自若,朝著嬴政施了一禮之後,把李信是如何攻入壽春,如何殺退守將,死戰一夜,擊敗城中楚地舊貴,又放出壽春圄死囚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一遍。
他口才本身就出眾,眾人聽了之後,默然不語。
雖然李信這些戰績,已經從坊間聽說過了,但是現在聽當事人說來,依然感覺宛若神跡,環環相扣,若是一環不對,怕是都不會成功。
最重要的是,齊爭原本是楚地大臣,也有不少人聽過他的名諱,知曉他的為人,這些話從齊爭的口中說出來,更有可信度。
在春秋戰國時期,能人異士和有才德的人也會另擇明君侍奉效力,所以齊爭投降的事情,並沒有有人放在心上。
嬴政聽完,點了點頭“齊郡丞辛苦,此事了結,寡人再對你另行封賞,還望不要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