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光複元年六月初一。
華夏人民軍統帥部、華夏人民軍政務院聯合發文。
大明光複皇帝北上京城的途中,遭遇風浪不幸墜海。
大明皇太後、大明光複皇帝及其隨員,全部身亡。
舉國哀悼,華夏境內降半旗以示尊重。
一份通告,洋洋灑灑數千文,和以往華夏人民軍的各種公告言簡意賅的風格完全不同。
當然,畢竟是皇帝駕崩,字寫得多點兒,也很正常。
一時之間,從京城到緬中行省,從海州到山西,整個華夏人民軍統治的區域裡。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所有人都得到了皇帝駕崩的消息。
雖然一直以來,無論是之前的永曆皇帝,還是後來這位不滿兩歲的光複皇帝,大明皇帝的存在感都是極低的。
但是這份通告貼出來後,還是引得朝野上下議論紛紛,至少掀起了一波熱議。
“聽說了吧?”
“那可不,誰不知道啊,官府門口可是貼了告示了”
“看出點兒啥沒?”
“還能有啥,那不是說了嗎,大明皇帝家都絕了後了”
“嘖嘖嘖,這該如何是好啊?”
“鹹吃蘿卜淡操心!有華夏人民軍在,這天塌不了”
“也對!咱們今天去看看那個勞什子鐵路修的咋樣了啊?”
“對對對,去看看!聽說以後這鐵路上,能跑車”
“就那兩根鐵棒子上,還能跑車?”
“這可不是我說的,是公告上說的”
類似的議論,到處都是。
基本上都是從討論皇帝駕崩開始,以新出現的火車鐵路結尾。
主打的就是一個離題萬裡。
所以在普通老百姓心裡,大明皇帝的死,甚至是絕後了,都不如新出現的鐵路重要。
京城。
華夏人民軍和政務院的高層們,正在忙著另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兒。
關內全部都光複了。
韃子們雖然沒有被消滅乾淨,但至少已經全都被趕出了山海關。
原先大明的疆域已經全部被奪了回來,還增加了緬中行省。
因此有些不好的苗頭,開始在華夏人民軍的體係中出現了。
不少人覺得,已經大功告成,是不是到了該享樂的時候了。
所以在陳昊的要求下之下,決定六月十日進行大閱兵。
這一次將從各個軍、守備部隊、民兵部隊、安全部中,選拔戰功卓著的人,參加閱兵。
能參加閱兵儀式觀禮的,包括了各個階層的先進代表和普通百姓。
陳昊要借著這次大閱兵,向所有人傳達一個信號革命尚未成功,同誌們仍需努力。
六月十日。
陳昊站在修葺一新的天安門城樓上,在閱兵儀式開始之前,發表了後世著名的《閱兵講話》。
在講話稿中,陳昊提到的一句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動容,甚至激動的落淚。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個世界上,隻能有一個華夏!”
“我們要讓太陽照到的地方,都隻有一個聲音!”
“那就是華夏的聲音!”
當陳昊擲地有聲的講話,通過無線電擴音器傳到廣場上時,現場的氣氛頓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