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春被嚇了一大跳。
不過很快就反應過來住了口,退到了旁邊,留下李老實一人,哭訴著說出,李家一門七十六口被滅門的慘案.......
原來。
當年李家本是溧水城裡一戶小康之家。
雖說不能和那些大豪族大地主相提並論,但也是家中人丁興旺,有幾分薄產。
在李老實曾祖年少之時,正趕上倭寇來犯,攻破了溧水城......
隨後倭寇便在溧水城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可憐李家上下七八十口人,隻剩下一個老仆,拚死護著李老實的曾祖,藏在牛糞堆裡,才逃過一劫活下來。
後來倭寇撤走,緊跟著而來的官兵也是刮地皮一般,壓榨僥幸活下來的百姓。
老仆無奈,趁著夜色潛回老宅,好不容易找到些散碎銀兩,護著李老實的曾祖,逃到了金陵城內。
這名老仆很是忠心,把李老實的曾祖撫養成人,又幫著他開了這家糧油鋪子,隨後也算是壽終正寢。
但是李家這份血海深仇,老仆生怕李老實的曾祖忘卻,時常將當年的情形講述與他聽。
在李老實家中,與倭寇那是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
剛剛戲台上演出來的情景,一下子把李老實從小到大聽慣的往事,活生生的展現在了他的麵前。
所以李老實一下子就入戲了,直接發作了出來......
......
等李老實磕磕巴巴講完了自家的慘劇,茶園子裡沉默了半晌。
陸陸續續開始有不少的百姓,也將自家舊事說了出來。
當年倭寇犯華,東南沿海一片慘遭屠戮,最是淒慘。
茶園中眾人,幾乎一半以上人家都曾被倭寇殘害過。
所以有人起了頭,慢慢就演變成了對倭寇的聲討......
兩名安全員對視了一眼,並沒有加以阻止。
和普通百姓不同,他們身在巡檢所,對朝廷的導向和風聲,還是有些耳聞的。
尤其是今天茶園子不說書,而是改成了演戲的由來,他們也很清楚背後是誰安排的。
所以兩名安全員明智的選擇了加入聲討......
混亂中,不知是誰喊了句:“滅倭寇,報世仇!”
刹那間,全場口號聲響徹一片。
當茶園子的大門被打開的一刹那,茶園子裡眾人不由自主的湧上了街頭,形成了自發的遊行......
而李老實,則是衝在了最前麵......
......
金陵、杭州、福州、徽州、濟南......
金陵城裡這一幕,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在華朝的區域內,不斷地上演。
說書的、唱戲的、報社的......
哪怕是酒館中喝酒談閒的,幾乎都在討論,倭寇給華夏帶來的傷害。